《文选》铭、诔、碑文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文选》铭研究 | 第12-23页 |
第一节 铭之起源与功能 | 第12-14页 |
第二节 铭之特征与体制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文选》铭笺析 | 第15-23页 |
(一)功德铭 | 第15-20页 |
(二)警戒铭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文选》诔研究 | 第23-38页 |
第一节 诔之起源与流变 | 第23-25页 |
第二节 诔之模式与特征 | 第25页 |
第三节 《文选》诔研究 | 第25-38页 |
(一)曹子建诔文——述德转哀 | 第26-27页 |
(二)潘安仁诔文——辞藻绝丽 | 第27-31页 |
(三)颜延年诔文——华笔终美 | 第31-34页 |
(四)谢希逸诔文——清雅有变 | 第34-38页 |
第三章 《文选》碑文研究 | 第38-51页 |
第一节 碑文源流与类别 | 第38-40页 |
(一)碑之为文——物体转文体 | 第38-39页 |
(二)碑之为类——随体而分 | 第39-40页 |
第二节 碑文内容与模式 | 第40-42页 |
(一)记人颂德碑文 | 第40-41页 |
(二)记事写物碑文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文选》碑文笺析 | 第42-51页 |
(一)墓碑文 | 第42-49页 |
(二)寺碑文 | 第49-51页 |
第四章 铭、诔、碑文之关系 | 第51-58页 |
第一节 三者之相同点 | 第51-53页 |
(一)体制上——四言韵文 | 第51-52页 |
(二)功能上——记功颂德 | 第52-53页 |
第二节 三者之相异点 | 第53-56页 |
(一)写作风格不同 | 第53-55页 |
(二)各体兼其他功能 | 第55-56页 |
第三节 三者之关系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附录:《文选》铭、诔、碑文各篇评点 | 第60-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后记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