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3页 |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 二、 学术史回顾 | 第9-12页 |
| 三、 切入点 | 第12-13页 |
| 1 耶稣会士与明季军事革新 | 第13-47页 |
| ·明代葡中冲突交流与西洋火器的传入 | 第13-21页 |
| ·葡中两国的初次军事冲突与佛郎机火铳的传入 | 第13-17页 |
| ·葡萄牙人的“走私贸易”与鸟嘴铳的传入 | 第17-18页 |
| ·澳门开埠后葡萄牙人与西洋大炮的传入 | 第18-21页 |
| ·小结 | 第21页 |
| ·耶稣会士与明季军事革新 | 第21-35页 |
| ·明金战争中西方“台铳之法”的引入及其应用 | 第21-29页 |
| ·耶稣会士陆若汉与明季军事改革 | 第29-35页 |
| ·明季军事改革失败的影响 | 第35页 |
| ·耶稣会士参与北京的守卫 | 第35-40页 |
| ·汤若望成了崇祯皇帝的铸炮师 | 第36-39页 |
| ·汤若望为挽救明朝所作的最后努力 | 第39-40页 |
| ·西洋先进火器与战术为何未能挽救大明王朝的覆灭 | 第40-47页 |
| ·明人对西洋先进火器与战术的态度变化 | 第41-42页 |
| ·影响西洋先进火器与战术在明推行和普及的因素 | 第42-45页 |
| ·明清双方在西洋火器配备上的此消彼长是导致明朝覆灭的重要因素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2 南明政权与耶稣会士的军事政治合作 | 第47-64页 |
| ·南明政权与耶稣会士建立军事合作关系 | 第47-53页 |
| ·支持南明政权符合耶稣会士和澳葡当局的利益追逐 | 第47-50页 |
| ·“一波三折”的“借兵购械”任务 | 第50-51页 |
| ·葡萄牙士兵保卫桂林 | 第51-53页 |
| ·小结 | 第53页 |
| ·南明皇室的天主教化 | 第53-58页 |
| ·耶稣会士瞿纱微与南明皇室的天主教化 | 第53-56页 |
| ·南明皇室入教的原因 | 第56-58页 |
| ·小结 | 第58页 |
| ·永历政权遣使罗马教廷 | 第58-64页 |
| ·永历政权遣使罗马教廷之背景 | 第58-60页 |
| ·忠于永历皇帝的南明使臣卜弥格神父 | 第60-64页 |
| 3 余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