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负载纳米零价铁铜藻基活性炭去除水中六价铬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4页
   ·引言第11-14页
   ·活性炭吸附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第14-18页
     ·活性炭的原料第15-16页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第16-18页
     ·活性炭载体的应用第18页
   ·纳米零价铁还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第18-21页
     ·零价铁还原技术第19页
     ·纳米零价铁技术第19-21页
   ·负载纳米零价铁活性炭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第21-22页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负载纳米零价铁铜藻基活性炭的制备及表征第24-38页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4-26页
   ·实验装置第26-29页
     ·铜藻基活性炭(SAC)的制备装置第26-27页
     ·负载纳米零价铁铜藻基活性炭(NZVI/SAC)的制备装置第27-29页
   ·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第29-31页
     ·铜藻基活性炭的制备第29-30页
     ·纳米零价铁的制备第30页
     ·负载纳米零价铁铜藻基活性炭的制备第30页
     ·负载纳米零价铁铜藻基活性炭的表征第30-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37页
     ·XRD分析第31-33页
     ·SEM分析第33-34页
     ·XPS分析第34-36页
     ·BET分析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负载纳米零价铁铜藻基活性炭对六价铬的去除实验第38-54页
   ·实验方法和检测方法第38-40页
     ·模拟废水的配制第38页
     ·水中铬离子浓度的测定方法第38-39页
     ·其他离子的测定方法第39-40页
   ·反应条件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0-50页
     ·纳米零价铁负载量的影响第40-42页
     ·pH的影响第42-43页
     ·Cr(Ⅵ)初始浓度的影响第43-44页
     ·吸附温度的影响第44-46页
     ·共存离子的影响第46-50页
   ·NZVI/SAC的使用寿命第50-51页
   ·NZVI/SAC的再生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NZVI/SAC去除六价铬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第54-69页
   ·NZVI/SAC吸附等温模型第54-56页
   ·热力学分析第56-58页
   ·NZVI/SAC动力学分析第58-61页
     ·NZVI/SAC吸附速率方程第58-60页
     ·反应活化能第60-61页
   ·机制探讨第61-67页
     ·pH对反应机制的影响第61-65页
     ·反应机制的XPS研究第65-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结论第69-70页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杭州市大气气溶胶PM2.5中POPs污染特征及来源初探
下一篇:污泥气化合成气生成特性及其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