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矿区低渗煤层孔隙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研究区概况及项目来源 | 第10-11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0-11页 |
·项目来源 | 第11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煤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煤体孔隙、裂隙与渗透率之间相互影响研究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潞安矿区煤成藏地质背景 | 第18-32页 |
·矿区地层、含煤地层及煤质特征 | 第18-22页 |
·矿区地层概况 | 第18-20页 |
·矿区煤层概况 | 第20-21页 |
·矿区煤质特征 | 第21-22页 |
·地质构造与演化历程 | 第22-28页 |
·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 | 第22-25页 |
·潞安矿区 3#煤层埋藏演化史 | 第25-26页 |
·潞安矿区 3#煤层煤质演化史 | 第26-27页 |
·潞安矿区 3#煤层煤层生烃史 | 第27页 |
·地质演化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 | 第27-28页 |
·水文地质条件与煤层气成藏 | 第28-30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8-29页 |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成藏的影响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3 潞安矿区煤岩学特征和煤的表面形态特征 | 第32-43页 |
·潞安矿区煤岩学特征 | 第32-34页 |
·潞安矿区煤的宏观煤岩组分及类型 | 第32-33页 |
·潞安矿区煤的显微煤岩组分 | 第33-34页 |
·潞安矿区煤的表面形态特征 | 第34-41页 |
·扫描电镜在煤的研究中的应用 | 第34-35页 |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潞安矿区煤样的形态特征 | 第35-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4 潞安矿区煤的孔隙特征 | 第43-73页 |
·孔隙特征参数的基本公式 | 第43-44页 |
·计算孔径的公式 | 第43-44页 |
·计算比表面积的公式 | 第44页 |
·孔隙结构研究的用途 | 第44-45页 |
·储层评价 | 第44-45页 |
·预测储层的生产能力 | 第45页 |
·排采效率和气体采收率 | 第45页 |
·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储层孔隙结构变化 | 第45页 |
·煤的孔隙性实验原理及其样品选择和实验原理 | 第45-49页 |
·煤储层孔隙性 | 第45-46页 |
·压汞法试验原理 | 第46页 |
·低温液氮吸附法试验原理 | 第46-47页 |
·试验样品选择 | 第47-48页 |
·煤样试验条件 | 第48-49页 |
·潞安矿区煤储层微孔隙结构的自然分类 | 第49-56页 |
·煤的孔隙特征划分现状 | 第49-51页 |
·潞安矿区孔径结构分类系统 | 第51-56页 |
·潞安矿区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56-58页 |
·潞安矿区煤的孔容特征 | 第56-57页 |
·潞安矿区煤的孔比表面积特征 | 第57-58页 |
·潞安矿区煤储层孔隙形态和连通性 | 第58-64页 |
·潞安矿区煤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 | 第64-71页 |
·煤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的研究意义 | 第64页 |
·孔隙分形模型及其计算 | 第64-66页 |
·煤储层孔隙分形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6-70页 |
·煤储层分形维数与渗透性和孔隙率的关系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5 潞安矿区煤的孔隙结构定量参数与毛细管压力 | 第73-79页 |
·孔隙结构定量参数的基本公式 | 第73-74页 |
·计算退汞效率的基本公式 | 第73页 |
·计算汞饱和度的基本公式 | 第73页 |
·孔隙喉道歪度 | 第73-74页 |
·孔隙喉道分选性 | 第74页 |
·孔隙结构定量特征参数 | 第74-75页 |
·孔隙结构的毛细管压力特征曲线及其形态分析 | 第75-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作者简历 | 第86-8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