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安徽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引言 | 第9-13页 |
| ·选题依据及背景 | 第9-10页 |
| ·选题依据 | 第9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 ·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 ·经济增长理论 | 第14-16页 |
| ·货币中性的经济增长理论 | 第14-15页 |
| ·货币非中性的增长理论 | 第15-16页 |
| ·信贷理论 | 第16-17页 |
| ·马克思对信贷理论的论述 | 第16页 |
| ·可借贷资金理论 | 第16页 |
| ·金融发展和信贷配给理论 | 第16-17页 |
| ·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 ·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国外研究 | 第17-18页 |
| ·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国内研究 | 第18-20页 |
| ·信贷投放水平评价研究 | 第20页 |
| ·文献评述 | 第20-21页 |
| 3 安徽省信贷投放现状分析 | 第21-29页 |
|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背景分析 | 第21-22页 |
| ·安徽省信贷总量分析 | 第22-25页 |
| ·2013年安徽省信贷总体情况 | 第22页 |
| ·1980——2013年安徽信贷变动及比较分析 | 第22-25页 |
| ·安徽省信贷投放结构情况 | 第25-26页 |
| ·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关系 | 第26-29页 |
| ·信贷投放增长率与GDP增长互动 | 第26-27页 |
| ·不同信贷投放与不同产业互动情况 | 第27-29页 |
| 4 安徽省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 第29-35页 |
| ·方法简介 | 第30页 |
| ·数据选取 | 第30页 |
| ·参数平稳性检验 | 第30-32页 |
| ·协整关系检验 | 第32页 |
|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安徽省经济增长对信贷投放影响显著 | 第33-34页 |
| ·安徽省资金供给对信贷投放短期内影响显著 | 第34页 |
| ·安徽省信贷投放有效支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 第34-35页 |
| ·消费和安徽省信贷投放相对独立 | 第35页 |
| 5 安徽省信贷投放水平综合评价 | 第35-41页 |
| ·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 第35-36页 |
| ·安徽信贷水平评价模型 | 第36-38页 |
| ·指标数据预处理 | 第36页 |
| ·计算指标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R | 第36页 |
| ·求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 | 第36-37页 |
| ·求方差贡献率,确定保留主成分的个数 | 第37页 |
| ·计算综合评价值 | 第37-38页 |
| ·安徽信贷水平评价结果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安徽信贷投放质量与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有相关性 | 第40页 |
| ·安徽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性不断提升 | 第40-41页 |
| ·安徽省信贷投放增长可持续 | 第41页 |
| 6 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 第41-48页 |
| ·安徽省信贷投放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1-44页 |
| ·信贷投放结构存在不均衡 | 第41-42页 |
| ·信贷资金没有被充分运用 | 第42-43页 |
| ·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仍然较高 | 第43页 |
| ·局部风险不容忽视 | 第43-44页 |
| ·金融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 第44页 |
| ·政策建议 | 第44-48页 |
| ·优化信贷资金投向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 第44-45页 |
| ·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提升金融支持能力 | 第45-46页 |
| ·强化金融风险防范 | 第46-47页 |
| ·保持信贷投放适度增长,促进信贷供需适配 | 第47页 |
| ·维护金融稳定,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个人简历 | 第51-52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