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经济下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以西柏坡镇讲里村旅游规划为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乡村旅游及体验旅游概述 | 第14-22页 |
·乡村旅游 | 第14-16页 |
·乡村旅游概念 | 第14-15页 |
·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 | 第15-16页 |
·乡村旅游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国外乡村旅游的开发与规划进展 | 第16页 |
·国内乡村旅游开发与规划进展 | 第16-18页 |
·体验旅游 | 第18-19页 |
·体验经济概念 | 第18-19页 |
·体验旅游 | 第19页 |
·体验经济下“旅游体验”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第三章 体验经济下乡村旅游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第22-34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2-23页 |
·旅游规划三元论 | 第23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3-2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页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24-25页 |
·乡村旅游体验类型 | 第25-27页 |
·规划原则 | 第27-28页 |
·自然环保原则 | 第27页 |
·乡土特色原则 | 第27-28页 |
·重视体验的原则 | 第28页 |
·生态和谐的原则 | 第28页 |
·体验经济下乡村旅游规划思路 | 第28-32页 |
·旅游资源评价与分析 | 第28-29页 |
·乡村旅游资源整合 | 第29-30页 |
·提炼主题及体验项目 | 第30-31页 |
·体验氛围的营造 | 第31-32页 |
·乡村旅游规划社区参与机制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案例研究 | 第34-42页 |
·日本白川乡合掌村 | 第34-36页 |
·合掌村概况 | 第34-35页 |
·景观规划特色分析 | 第35-36页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日基村 | 第36-38页 |
·日基村概况 | 第36-37页 |
·规划特色分析 | 第37-38页 |
·延安保卫战景区 | 第38-42页 |
·延安保卫战景区概况 | 第38-39页 |
·“延安保卫战”旅游景区规划的特色 | 第39-42页 |
第五章 西柏坡讲里村旅游规划实践 | 第42-80页 |
·规划背景 | 第42-49页 |
·西柏坡区位 | 第42页 |
·自然条件 | 第42-43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43页 |
·历史文化沿革 | 第43-44页 |
·民俗文化 | 第44-47页 |
·西柏坡旅游发展现状 | 第47-48页 |
·讲里村基本情况 | 第48-49页 |
·SWOT分析 | 第49-53页 |
·优势(Strengths) | 第49-51页 |
·劣势(Weakness) | 第51页 |
·机遇(Opportunities) | 第51-52页 |
·威胁(Threats) | 第52-53页 |
·现状分析 | 第53-55页 |
·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 第53-54页 |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 第54-55页 |
·规划指导思想 | 第55-56页 |
·规划原则与目标 | 第56页 |
·规划原则 | 第56页 |
·规划目标 | 第56页 |
·旅游形象定位与市场定位 | 第56-57页 |
·旅游主题形象与功能定位 | 第56-57页 |
·市场定位近期 | 第57页 |
·总体布局 | 第57-63页 |
·规划布局 | 第57-59页 |
·功能分区 | 第59-63页 |
·旅游项目策划 | 第63-68页 |
·旅游项目总体策划 | 第63-64页 |
·主要项目策划 | 第64-68页 |
·体验氛围营造 | 第68-74页 |
·景观要素控制 | 第68-72页 |
·乡土气息营造 | 第72-73页 |
·红色体验场景营造 | 第73-74页 |
·环境保护规划 | 第74-76页 |
·分区保护规划 | 第74-75页 |
·乡村旅游容量控制 | 第75-76页 |
·旅游设施规划 | 第76-79页 |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第76页 |
·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 第76-79页 |
·划实施保障措施 | 第79-80页 |
·挖掘特色,塑造品牌 | 第79页 |
·规范经营管理,加强社区参与 | 第79页 |
·加强环保和生态意识,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