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案例园区概况 | 第11-18页 |
·案例园区范围及区位条件 | 第11-12页 |
·自然资源条件 | 第12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12-13页 |
·案例园区基础条件 | 第13-14页 |
·案例园区规划概况 | 第14-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景观格局相关研究进展 | 第21-29页 |
·景观分类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国外景观分类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国内景观分类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国外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国内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景观格局优化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淮北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 第29-53页 |
·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分析方法 | 第29-36页 |
·基础资料来源 | 第29-30页 |
·应用软件 | 第30页 |
·景观生态分类体系的建立 | 第30-35页 |
·景观格局分析的空间数据 | 第35-36页 |
·景观指数选取及其生态意义 | 第36-40页 |
·案例园区2012年规划前景观空间格局 | 第40-43页 |
·景观类型水平特征 | 第40-42页 |
·景观空间格局特征 | 第42-43页 |
·案例园区2018年预期建成后景观空间格局 | 第43-45页 |
·景观类型水平特征 | 第43-45页 |
·景观空间格局特征 | 第45页 |
·案例园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 第45-52页 |
·廊道类型水平变化特征分析 | 第45-48页 |
·斑块类型水平变化特征分析 | 第48-50页 |
·总体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淮北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分析 | 第53-6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3-58页 |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53-54页 |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54-55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55-5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7-58页 |
·评价指标的基准值确定和标准值处理 | 第58-59页 |
·基准值确定 | 第58页 |
·标准值确定 | 第58-59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9-63页 |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 第59-61页 |
·各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61-63页 |
·综合评价分级标准 | 第63-64页 |
·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 | 第64页 |
·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64-65页 |
·景观格局问题分析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淮北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区景观格局优化策略 | 第67-73页 |
·景观格局优化措施 | 第67-70页 |
·加强生态廊道建设 | 第67-68页 |
·构建大型自然植被斑块 | 第68-69页 |
·增加景观的多样性 | 第69-70页 |
·案例园区景观生态管理与保护对策 | 第70-73页 |
·景观生态管理对策 | 第70-71页 |
·景观生态保护对策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74页 |
·讨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图片与表格来源说明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