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之舞》看莫里斯贝雅的创作思想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一、莫里斯贝雅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 第9-18页 |
| (一)莫里斯贝雅的生平 | 第9-10页 |
| 1.学习摸索阶段(1946——1955) | 第9页 |
| 2.茁壮发展阶段(1956——1960) | 第9-10页 |
| 3.多产鼎盛阶段(1961——1987) | 第10页 |
| 4.成熟收获阶段 | 第10页 |
| (二)莫里斯贝雅的主要作品 | 第10-13页 |
| (三)莫里斯贝雅的主要贡献 | 第13-18页 |
| 1.舞蹈的功能 | 第14-15页 |
| 2.社会功能大于审美功能 | 第15-16页 |
| 3.赋予芭蕾舞宗教意义 | 第16-18页 |
| 二、莫里斯贝雅《生命之舞》的艺术特色 | 第18-21页 |
| (一)《生命之舞》的创作背景 | 第18-19页 |
| (二)《生命之舞》的艺术特色 | 第19-21页 |
| 1.交响化表现 | 第19-20页 |
| 2.戏剧性表现 | 第20-21页 |
| 三、从《生命之舞》看贝雅的创作思想 | 第21-25页 |
| (一)解析《生命之舞》 | 第21-22页 |
| (二)莫里斯贝雅的创作思想 | 第22-25页 |
| 1.追求作品艺术本真 | 第22-23页 |
| 2.追求思想内涵的至高点 | 第23-25页 |
| 四、《生命之舞》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 第25-27页 |
| 五、莫里斯贝雅《生命之舞》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 第27-30页 |
| (一)深化舞蹈作品的思想内涵 | 第27-28页 |
| (二)扩充舞蹈作品的本质功能 | 第28-30页 |
| 结论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 后记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