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双反”案件中德国态度变化的原因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三、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一)创新点 | 第12页 |
(二)不足点 | 第12-13页 |
四、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一、有关博弈论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环境下应用的研究 | 第14-15页 |
二、有关中德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有关中德贸易结构及依存度的研究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德国态度变化的直接原因 | 第18-31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博弈论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纳什均衡 | 第19页 |
(三)以牙还牙策略 | 第19-20页 |
二、中欧光伏案德国态度变化 | 第20-22页 |
(一)光伏“双反”案件始末 | 第20-21页 |
(二)德国态度变化情况 | 第21-22页 |
三、德国态度变化原因博弈分析 | 第22-30页 |
(一)德国国内利益集团博弈 | 第22-25页 |
(二)中国与德国博弈 | 第25-30页 |
四、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德国态度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 第31-49页 |
一、中德双边贸易现状与结构 | 第31-35页 |
(一)中德双边贸易现状 | 第31-33页 |
(二)中德双边贸易结构 | 第33-35页 |
二、中德贸易竞争力和依存度实证分析 | 第35-46页 |
(一)数据来源与商品分类 | 第35-36页 |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 | 第36-39页 |
(三)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39-42页 |
(四)贸易结合度指数 | 第42-46页 |
三、小结 | 第46-49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