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小麦产量相关性状 | 第11-12页 |
·植物穗部相关性状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小麦穗部性状的研究 | 第12页 |
·蛋白质组学的基因定位应用 | 第12-15页 |
·双向电泳技术应用及发展 | 第12-13页 |
·质谱技术( Mass Spectrometry, MS) | 第13页 |
·双向电泳技术在植物基因组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小麦旗叶叶片与穗部发育研究进展 | 第15页 |
·分子标记技术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荧光定量技术 | 第16-18页 |
·荧光定量技术的定量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 第18页 |
·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突变体与野生型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 第20-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供试小麦材料 | 第20页 |
·调查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页 |
·讨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TaSDA1基因定位 | 第22-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基因定位方法 | 第22-23页 |
·CTAB提取DNA方法 | 第22-23页 |
·PCR扩增和标记检测 | 第23-24页 |
·PCR扩增 | 第23页 |
·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 第23-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5页 |
·讨论 | 第25-26页 |
第四章 突变体与野生型叶片差异蛋白分析与荧光定量验证 | 第26-35页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叶片蛋白双向电泳 | 第26-28页 |
·TCA/丙酮沉淀法提取叶片蛋白 | 第26页 |
·浓度的测定 | 第26页 |
·双向电泳 | 第26-27页 |
·凝胶染色 | 第27页 |
·凝胶图谱分析 | 第27页 |
·蛋白质谱 | 第27页 |
·差异蛋白的Q-PCR分析 | 第27-28页 |
·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功能分析 | 第28页 |
·叶片蛋白双向电泳结果 | 第28-31页 |
·叶片总蛋白 2-DE凝胶图 | 第28-29页 |
·差异蛋白的分析 | 第29-30页 |
·差异表达蛋白荧光定量分析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5页 |
·SDA1光合作用蛋白表达下调 | 第31-32页 |
·SDA1植株的抗氧能力有所下降 | 第32页 |
·SDA1植株在能量代谢方面下降 | 第32-33页 |
·SDA1抗胁迫能力代谢下降 | 第33页 |
·SDA1的m RNA编辑及蛋白合成过程受阻 | 第33-34页 |
·SDA1中其他蛋白变化 | 第34-3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5-36页 |
·突变体SDA1与野生型的农艺性状差异 | 第35页 |
·TaSDA1基因定位结果 | 第35页 |
·突变体SDA1与野生型蛋白差异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附表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