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65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4-17页 |
·锂离子电池概念 | 第14页 |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第14-15页 |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锂离子电池对正极材料的要求 | 第16-17页 |
·常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现状 | 第17-42页 |
·层状结构正极材料 | 第17-23页 |
·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 | 第23-24页 |
·聚阴离子橄榄石结构正极材料 | 第24-26页 |
·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 第26-42页 |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65页 |
第2章 水热法制备纳米/微米棒状分级结构 LI_(1.2)NI_(0.2)MN_(0.6)O_(2)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5-86页 |
·引言 | 第65-66页 |
·实验部分 | 第66-69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66-67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67-68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68页 |
·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表征 | 第68-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81页 |
·材料的形成机制 | 第69-70页 |
·材料的优化 | 第70-73页 |
·材料的结构特征 | 第73-75页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75-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第3章 碳球辅助水热法制备高倍率性能 LI_(1.2)NI_(0.2)MN_(0.6)O_(2)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86-106页 |
·引言 | 第86-87页 |
·实验部分 | 第87-90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87-88页 |
·碳球的制备及表征 | 第88页 |
·碳球辅助水热法制备 LI_(1.2)NI_(0.2)MN_(0.6)O_(2)材料 | 第88-89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89页 |
·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表征 | 第89-9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0-102页 |
·材料的形成机制 | 第90-91页 |
·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特征 | 第91-95页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95-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第4章 水热法制备分级结构多孔微米棒状LI_(1.2)NI_(0.13)MN_(0.54)CO_(0.13)O_(2)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106-126页 |
·引言 | 第106-107页 |
·实验部分 | 第107-110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107-108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108-109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109-110页 |
·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表征 | 第11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0-121页 |
·前驱体的结构和形貌特征 | 第110-111页 |
·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特征 | 第111-114页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114-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6页 |
第5章 两步法制备球状分级结构且电化学活性面优势生长的LI_(1.2)NI_(0.13)MN_(0.54)CO_(0.13)O_(2)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126-149页 |
·引言 | 第126-128页 |
·实验部分 | 第128-131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128-129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129-130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130页 |
·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表征 | 第130-1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31-144页 |
·前驱体的结构和形貌特征 | 第131-132页 |
·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特征 | 第132-137页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137-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49页 |
结论 | 第149-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52-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
作者简介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