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基于解析模型的方法 | 第12-13页 |
| ·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 | 第13-14页 |
| ·基于知识的诊断方法 | 第14-15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混杂系统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 ·电机驱动系统的混杂特性 | 第17页 |
| ·混杂系统理论概述 | 第17-21页 |
| ·混杂系统的模型 | 第18-20页 |
| ·混杂系统的分析 | 第20-21页 |
| ·混杂系统的运用 | 第21页 |
| ·混合逻辑动态模型 | 第21-23页 |
| ·混合逻辑动态建模的数学基础 | 第21-23页 |
| ·混合逻辑动态模型的一般形式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逆变器和电机系统的混合逻辑动态模型 | 第24-39页 |
| ·电机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4-26页 |
| ·逆变器和电机的MLD模型 | 第26-28页 |
| ·坐标变换理论简介 | 第28-30页 |
| ·逆变器和电机的MLD模型故障分析 | 第30页 |
| ·逆变器和电机故障模式仿真分析 | 第30-38页 |
| ·逆变电路任一桥臂上下功率开关元件同时开路故障 | 第32-34页 |
| ·逆变电路任一功率开关元件开路故障 | 第34-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基于MLD模型残差的逆变电路故障诊断 | 第39-48页 |
| ·基于混杂系统残差的诊断方法 | 第39页 |
| ·基于混杂系统残差的诊断原理 | 第39-45页 |
| ·逆变电路a相桥臂上管T1 故障分析 | 第41-42页 |
| ·逆变电路a相桥臂下管T2 故障分析 | 第42-43页 |
| ·逆变电路a相桥臂上下管T1 和T2 同时故障分析 | 第43-45页 |
| ·基于MLD模型的残差Park矢量的故障辨识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5章 残差PARK矢量法的仿真分析 | 第48-58页 |
| ·逆变电路a相故障模式仿真分析 | 第48-53页 |
| ·逆变电路a相上功率开关元件T1 故障仿真分析 | 第48-49页 |
| ·逆变电路a相下功率开关元件T2 故障仿真分析 | 第49-51页 |
| ·逆变电路a相功率开关元件T1 和T2 同时故障仿真分析 | 第51-53页 |
| ·逆变电路b相故障模式仿真分析 | 第53-55页 |
| ·逆变电路b相上功率开关元件T3 故障仿真分析 | 第53-54页 |
| ·逆变电路b相下功率开关元件T4 故障仿真分析 | 第54页 |
| ·逆变电路b相功率开关元件T3 和T4 同时故障仿真分析 | 第54-55页 |
| ·逆变电路c相故障模式仿真分析 | 第55-57页 |
| ·逆变电路c相上功率开关元件T5 故障仿真分析 | 第55-56页 |
| ·逆变电路c相下功率开关元件T6 故障仿真分析 | 第56页 |
| ·逆变电路c相功率开关元件T5 和T6 同时故障仿真分析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 ·工作总结 | 第58-59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附录 | 第64-73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