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 ·判别高寒草甸退化指标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传统的草地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土壤学方法 | 第13-14页 |
| ·遥感方法 | 第14-15页 |
| ·脂类及脂类生物标记物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内脂类及脂类生物标记物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 ·国外脂类及脂类生物标记物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 ·脂类生物标记物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 ·研究样地概况 | 第18-19页 |
| ·实验样品的采集 | 第19页 |
| ·实验样品的处理 | 第19-20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0页 |
| ·色谱与质谱条件 | 第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 ·HCl_-甲醇甲酯化 | 第20-21页 |
| ·BF_(3-)甲醇甲酯化 | 第21页 |
| ·硅烷化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2-59页 |
| ·脂肪酸提取方法的筛选 | 第22-30页 |
| ·GC-MS总离子流图 | 第22-23页 |
| ·可鉴定的脂肪酸种类 | 第23-26页 |
| ·硅烷化对仪器的影响 | 第26页 |
| ·甲酯化方法回收率的比较 | 第26-27页 |
| ·甲酯化方法操作及安全性的比较 | 第27页 |
| ·脂肪酸提取方法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7-30页 |
| ·高寒草甸植物脂肪酸组成特征 | 第30-47页 |
| ·高寒草甸植物脂肪酸基本组成特征 | 第30-33页 |
| ·高寒草甸植物脂肪酸类型分析 | 第33-36页 |
| ·植物种的特征性脂肪酸 | 第36-37页 |
| ·高寒草甸菊科、禾本科以及莎草科植物脂肪酸分布特征 | 第37-38页 |
| ·退化高寒草甸、未退化高寒草甸以及人工草地植物脂肪酸组成特征比较分析 | 第38-47页 |
| ·高寒草甸土壤脂肪酸组成特征 | 第47-55页 |
| ·高寒草甸土壤总的脂肪酸基本种类组成 | 第47-49页 |
| ·退化高寒草甸不同深度下土壤脂肪酸的比较分析 | 第49-51页 |
| ·轻度退化以及未退化高寒草甸不同深度下土壤脂肪酸的比较分析 | 第51-52页 |
| ·人工草地不同深度下土壤脂肪酸的比较分析 | 第52-54页 |
| ·退化、未退化高寒草甸以及人工草地同一深度下土壤脂肪酸的比较分析 | 第54-55页 |
| ·退化以及未退化高寒草甸中植物与土壤脂肪酸的比较分析 | 第55-59页 |
| ·退化高寒草甸植物与土壤脂肪酸比较分析 | 第55-57页 |
| ·轻度退化以及未退化高寒草甸植物与土壤脂肪酸比较分析 | 第57-59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59-62页 |
| ·脂肪酸提取方法的筛选与优化 | 第59页 |
| ·高寒草甸植物脂肪酸分布与变化 | 第59-60页 |
| ·高寒草甸土壤脂肪酸分布与变化 | 第60-61页 |
| ·退化演替中土壤与植物脂肪酸变化的基本规律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