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非血红素仿生化学中两个典型反应活性中间体的结构—功能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4页
   ·非血红素酶的研究意义与现状第11-13页
     ·Rieske 双加氧酶第11-12页
     ·细胞色素 P450 酶第12-13页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第二章 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第14-21页
   ·密度泛函理论第14-17页
     ·引言第14页
     ·Thomas-Fermi 模型第14-15页
     ·Hohenberg-Kohn 定理第15页
     ·Kohn-Sham 方法第15-16页
     ·交换相关能泛函与 B3LYP第16-17页
   ·过渡态理论第17-18页
     ·过渡态理论概述第17页
     ·势能面,反应坐标和过渡态第17-18页
   ·双态反应理论第18-21页
第三章 镍酰基过氧化物磺化氧化反应的理论研究第21-29页
   ·引言第21-22页
   ·计算模型与方法第22-23页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23-28页
   ·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氧气存在下仿生 Fe(II)化合物对二苯乙醇酸的氧化去羰基化第29-60页
   ·引言第29-30页
   ·计算模型与方法第30-31页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31-43页
     ·基组水平 I 条件下化合物 K 的选择第31-33页
     ·基组水平 I 条件下仿生 Fe(II)化合物对二苯乙醇酸的氧化去羰基化第33-39页
     ·基组水平 I 条件下化合物 2 和 3 的磺化氧化反应第39-43页
   ·基组水平 II 条件下计算结果与讨论第43-58页
     ·基组水平 II 条件下 path a 计算结果第45-46页
     ·基组水平 II 条件下 path b 计算结果第46-52页
     ·基组水平 II 条件下化合物 2 和 3 磺化氧化反应第52-58页
   ·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71页
致谢第71-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PAN、P(AN/I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及其配合物对砷的吸附性能
下一篇:二喹唑啉二硒醚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