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26页 |
·含酚废水的危害和来源 | 第8页 |
·含酚废水主要处理方法 | 第8-9页 |
·活性炭在处理含酚废水中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利用活性炭处理含酚废水的应用现状 | 第9-10页 |
·活性炭在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页 |
·吸附等温模型与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吸附等温方程理论 | 第10-11页 |
·吸附动力学理论 | 第11-12页 |
·活性炭再生研究 | 第12-16页 |
·微波加热的原理 | 第14-15页 |
·微波再生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结合工厂实际的模型设计和模拟理论 | 第16-19页 |
·活性污泥法简介 | 第16页 |
·活性污泥法中常用数学模型 | 第16-18页 |
·ASM3 模型 | 第18页 |
·各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MATLAB模拟软件的研究与应用 | 第19-21页 |
·MALAB简介 | 第19页 |
·MATLAB的优势 | 第19-20页 |
·MATLAB的应用 | 第20-21页 |
·Simulink模块的研究应用 | 第21-22页 |
·Simulink模块简介 | 第21页 |
·Simulink模块的研究应用 | 第21-22页 |
·Aspen Plus软件的研究与应用 | 第22-23页 |
·Aspen Plus软件简介 | 第22页 |
·Aspen Plus软件的主要功能 | 第22页 |
·Aspen Adsorption模块的研究与应用 | 第22-23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23-26页 |
2. 煤质活性炭吸附苯酚的研究 | 第26-34页 |
·引言 | 第26页 |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6页 |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26-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苯酚最大吸收波长测定 | 第28页 |
·苯酚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28-29页 |
·活性炭用量对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pH值对活性炭吸附苯酚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苯酚浓度对煤质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煤质活性炭对苯酚吸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 第34-44页 |
·引言 | 第34页 |
·活性炭吸附机理 | 第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41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3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吸附平衡时间的确定 | 第35-36页 |
·吸附动力学方程 | 第36-38页 |
·吸附等温线 | 第38-40页 |
·内扩散效应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4 煤质活性炭吸附苯酚再生的研究 | 第44-52页 |
·引言 | 第44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4页 |
·活性炭再生效率计算方程 | 第44页 |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44-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最佳微波功率的确定 | 第45-46页 |
·最佳微波辐照时间的确定 | 第46-47页 |
·最佳活性炭用量的确定 | 第47-48页 |
·最佳脱附剂种类的确定 | 第48-49页 |
·最佳脱附方法的确定 | 第49-50页 |
·活性炭的表征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活性炭与活性污泥法结合的模型设计模拟 | 第52-60页 |
·引言 | 第52页 |
·反应器理论 | 第52-53页 |
·常用反应器类型 | 第52-53页 |
·活性污泥法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活性污泥法工艺模型 | 第53-54页 |
·Simulink模型的构建 | 第54页 |
·Simulink系统模拟结果 | 第54-56页 |
·利用Adsorption模块模拟污水处理 | 第56-58页 |
·Adsorption模块模拟活性炭吸附污水中苯酚 | 第56-58页 |
·Adsorption模块模拟结果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