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Fe位双掺杂改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24页
   ·引言第10页
   ·正极材料 Li_2FeSiO_4的研究现状第10-23页
     ·改性研究第10-16页
     ·晶构及性能第16-23页
   ·工作内容和研究意义第23-24页
2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24-30页
   ·主要化学试剂第24-25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5页
   ·实验部分第25-27页
     ·材料制备第25-26页
     ·极片的制备第26页
     ·电池组装第26-27页
   ·材料表征与测试第27-30页
     ·X 射线粉末衍射技术(XRD)第27页
     ·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第27页
     ·能谱分析(EDS)第27-28页
     ·电池充放电性能测试第28页
     ·容量间歇滴定技术(CITT)第28页
     ·交流阻抗技术(EIS)第28页
     ·倍率性能测试第28-29页
     ·循环伏安测试(CV)第29-30页
3 硅酸亚铁锂 Fe 位双掺 Mn/Mg,Mn/Zn 改性研究第30-46页
   ·引言第30-31页
   ·结构与形貌的表征第31-36页
     ·XRD 分析第31-33页
     ·SEM 分析第33页
     ·EDS 分析第33-36页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36-44页
     ·首次充放电曲线与差分容量曲线第36-37页
     ·循环性能第37-38页
     ·库伦效率第38-39页
     ·倍率性能第39-40页
     ·循环伏安第40-42页
     ·交流阻抗与 50 循环后 XRD 分析第42-43页
     ·锂离子扩散系数(CITT)第43-44页
   ·样品循环 50 次后的形貌表征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硅酸亚铁锂 Fe 位双掺 Mn/Ni 改性研究第46-58页
   ·前言第46-48页
   ·结构和形貌第48-51页
     ·XRD 表征第48-49页
     ·SEM 表征第49页
     ·EDS 点扫和面扫第49-51页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51-56页
     ·循环伏安(CV)第51-53页
     ·充放电性能第53页
     ·循环性能第53-54页
     ·倍率性能第54-55页
     ·交流阻抗第55-56页
   ·50 次循环后的 SEM 和 XRD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60页
致谢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化Ni基阴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下一篇:碳酸锂包覆碳微球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池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