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基于土地生态伦理的云南省土地利用模式特征、示范及启示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一、土地生态伦理研究进展第13-14页
  二、土地利用研究进展第14-16页
  三、土地利用模式研究进展第16-18页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8-21页
  一、研究内容第18-19页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21-25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第21-22页
  一、土地生态伦理第21页
  二、土地利用第21-22页
  三、土地利用模式第22页
 第二节 基于土地生态伦理的土地利用模式理论基础第22-25页
第三章 土地利用模式演变及其特征第25-29页
 第一节 原始型土地利用模式第25-26页
 第二节 自给型土地利用模式第26页
 第三节 商品型土地利用模式第26-27页
 第四节 持续型土地利用模式第27-29页
第四章 云南省土地利用模式典型案例分析第29-47页
 第一节 元阳哈尼梯田稻作模式分析第29-31页
  一、模式简介第29-30页
  二、形成原因第30页
  三、地域情况第30页
  四、模式特征第30-31页
 第二节 滇池流域围湖开发模式分析第31-35页
  一、流域概况第31-32页
  二、变化历程第32-33页
  三、污染分析第33-34页
  四、管理现状第34-35页
 第三节 怒江峡谷刀耕火种模式分析第35-38页
  一、区域概况第35-36页
  二、刀耕火种第36页
  三、模式更替第36-37页
  四、经验总结第37-38页
 第四节 喀斯特石漠化山区修复模式第38-41页
  一、模式背景第38-39页
  二、区域概况第39页
  三、危害分析第39-40页
  四、治理模式第40-41页
 第五节 云南山地城镇统筹发展模式第41-44页
  一、城镇上山第41-42页
  二、推广模式第42页
  三、经验借鉴第42-43页
  四、未来方向第43-44页
 第六节 基于土地生态伦理的案例分析与总结第44-47页
第五章 基于土地生态伦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基本框架体系构建第47-54页
 第一节 基于土地生态伦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基本概念第47-49页
  一、概念界定第47页
  二、概念特征第47-48页
  三、土地生态伦理的行为规范准则第48-49页
 第二节 土地生态伦理对土地利用模式提出的新原则第49-50页
 第三节 基于土地生态伦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基本内容第50页
 第四节基于土地生态伦理的土地利用模式的研究方法第50-51页
  一、归纳演绎法第50-51页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第51页
  三、系统论和信息论的运用第51页
 第五节 形成基于土地生态伦理的土地利用模式的影响因素第51-52页
 第六节 基于土地生态伦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实践途径第52-5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第54-57页
 第一节 结论第54-55页
 第二节 启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致谢第64-65页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域—《自然之死》的生态女性主义阐发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视域下国家治理主体现代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