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贝尔西部断陷大磨拐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绪论第9-15页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9页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第9-12页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程第9-11页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第11页
     ·层序地层学面临的主要问题第11-12页
     ·层序地层学发展趋势第12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第12-13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主要研究思路第13页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第13-15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5-23页
   ·研究区概况第15页
   ·油气勘探概况第15-16页
   ·区域地层特征第16-18页
   ·区域构造背景第18-23页
     ·基本构造格局第18-20页
     ·构造层的划分第20-23页
第二章 大磨拐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第23-56页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第23-24页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第23-24页
     ·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第24页
   ·大磨拐河组超层序界面的识别及特征第24-30页
     ·层序地层格架与传统大磨拐河组地层组段的关系第24-25页
     ·大磨拐河组地层顶底界面的识别方法第25页
     ·大磨拐河组地层顶底界面的特征第25-30页
     ·调整后超层序界面与传统界面的对比第30页
   ·大磨拐河组超层序内部各体系域的划分第30-41页
     ·超层序内部体系域识别第30-31页
     ·超层序内部体系域各界面特征第31-41页
   ·大磨拐河组超层序内部四级层序划分与对比第41-54页
     ·各体系域内四级层序的划分第41-42页
     ·四级层序联井特征分析第42-46页
     ·四级层序厚度分析第46-54页
   ·主要地震反射界面特征第54页
   ·层序控制因素第54-56页
第三章 大磨拐河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第56-90页
   ·沉积体系的概念及研究方法第56页
   ·沉积物源分析第56-64页
   ·沉积体系类型及其特征第64-70页
     ·扇三角洲第64页
     ·辫状河三角洲体系第64-66页
     ·曲流河三角洲相第66-67页
     ·网状河三角洲第67-69页
     ·湖泊体系第69-70页
   ·井资料分析第70-75页
     ·单井相分析第70页
     ·联井沉积微相分析第70-75页
   ·利用属性进行地震相预测第75-76页
   ·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第76-88页
   ·沉积演化史分析第88-90页
第四章 大磨拐河组地层砂体展布与岩性圈闭预测第90-102页
   ·大磨拐河组各四级层序砂体平面分布特征第90-98页
   ·大磨拐河组层序岩性圈闭预测第98-102页
第五章 石油地质综合分析及有利区带预测第102-118页
   ·石油地质综合分析第102-109页
   ·有利区带预测第109-111页
   ·贝尔西部断陷有利目标选择第111-118页
结论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3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论文摘要第125-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松辽盆地火山岩分布规律与深部壳—幔结构的耦合关系
下一篇:贝尔凹陷油气成因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