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论文创新点自述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章 绪论 | 第12-52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参数 | 第13-16页 |
|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 | 第13-14页 |
| ·锂离子电池工作的基本原理 | 第14页 |
|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性能参数 | 第14-16页 |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基本性能、分类及其发展现状 | 第16-22页 |
| ·正极材料的基本性能 | 第16-19页 |
| ·正极材料的分类及发展状况 | 第19-22页 |
| ·锰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2-29页 |
| ·Mn的氧化物 | 第22-23页 |
| ·尖晶石型LiMn_2O_4及其衍生材料 | 第23-24页 |
| ·层状结构锰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24-29页 |
| ·铁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9-37页 |
| ·LiFeO_2及其衍生材料 | 第29-30页 |
| ·聚阴离子型铁系正极材料 | 第30-33页 |
| ·橄榄石型LiFePO_4 | 第33-37页 |
| ·锰/铁系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第37页 |
|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和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52页 |
| 第二章 基于硬脂酸锂热解还原的惰性Li_2MnO_3的化学活化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2-69页 |
|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53页 |
| ·材料合成 | 第53-54页 |
| ·材料的表征 | 第54页 |
| ·电池组装及其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4-5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5页 |
| ·硬脂酸锂的原位形成和热解过程分析 | 第55-58页 |
| ·成分和晶相分析 | 第58-60页 |
| ·微结构分析 | 第60-61页 |
|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1-64页 |
|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第三章 富锂正极材料xLi_2MnO_3·(1-x)LiMnO_2的硬脂酸锂热解还原法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9-86页 |
| ·实验部分 | 第70-71页 |
| ·仪器及试剂 | 第70页 |
| ·材料的制备 | 第70页 |
| ·材料的表征 | 第70-71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1-82页 |
| ·材料的组成与晶相分析 | 第71-73页 |
| ·材料的微结构分析 | 第73-74页 |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74-78页 |
| ·材料的阻抗谱分析 | 第78-81页 |
| ·材料的循环伏安性能分析 | 第8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第四章 xLi_2MnO_3·(1-x)LiMnO_2纳米片的硬脂酸锂热解还原法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86-98页 |
| ·实验部分 | 第87-88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87页 |
| ·材料的制备 | 第87页 |
| ·材料的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87-8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8-95页 |
| ·产物的晶相和成分分析 | 第88-89页 |
| ·产物的微结构分析 | 第89-92页 |
|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92-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 第五章 基于硬脂酸锂热解还原的碳包LiFePO_4的低温固相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98-114页 |
| ·实验部分 | 第99-100页 |
| ·仪器及试剂 | 第99页 |
| ·材料的制备 | 第99页 |
| ·材料的表征 | 第99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99-10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9页 |
| ·晶相和微结构分析 | 第100-103页 |
| ·电化学性能 | 第103-105页 |
| ·前驱体的成分和反应过程 | 第105-107页 |
| ·低温固相合成机理 | 第107-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4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 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16-118页 |
| 致谢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