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家书》叙事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引言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战国纵横家书》简介 | 第14-20页 |
| ·《战国纵横家书》文本介绍 | 第14-16页 |
| ·《战国纵横家书》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 ·《战国纵横家书》真伪辨别研究 | 第17页 |
| ·苏秦的生平考据研究 | 第17-18页 |
| ·《战国纵横家书》文字训诂研究 | 第18页 |
| ·《战国纵横家书》叙事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战国纵横家书》叙事话语 | 第20-45页 |
| ·《战国纵横家书》叙事话语分类 | 第20-32页 |
| ·议论性叙事话语 | 第21-27页 |
| ·戏剧性叙事话语 | 第27-30页 |
| ·故事性叙事话语 | 第30-32页 |
| ·《战国纵横家书》叙事话语特点 | 第32-40页 |
| ·逻辑严谨的论证 | 第32-35页 |
| ·徜徉恣肆的语势 | 第35-38页 |
| ·形象性的语言表达 | 第38-40页 |
| ·《战国纵横家书》与《国语》叙事话语比较研究 | 第40-45页 |
| ·“文学语言”与“口头语言” | 第40-42页 |
| ·语言地域分类与语言体例分类 | 第42-43页 |
| ·“记言记事”与“记言言事”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战国纵横家书》的叙事视角 | 第45-62页 |
| ·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 | 第45-52页 |
|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 第45-47页 |
|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 | 第47-49页 |
| ·公开的叙事者与隐藏的叙事者 | 第49-52页 |
| ·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 | 第52-57页 |
| ·全知视角 | 第52-54页 |
| ·限知视角 | 第54-55页 |
| ·全知视角下的因果事件叙事模式 | 第55-57页 |
| ·《战国纵横家书》与《晏子春秋》叙事视角比较研究 | 第57-62页 |
| ·比较原因 | 第57-58页 |
| ·单一叙事视角与多元叙事视角 | 第58-60页 |
| ·文学叙事视角与史传叙事视角 | 第60-62页 |
| 第四章 《战国纵横家书》叙事结构 | 第62-79页 |
| ·《战国纵横家书》表层叙事结构 | 第62-69页 |
| ·人物为线索的叙事结构 | 第62-65页 |
| ·时间为线索的叙事结构 | 第65-67页 |
| ·回环嵌套的层级叙事结构模式 | 第67-69页 |
| ·《战国纵横家书》深层叙事结构 | 第69-74页 |
| ·务实思想的弘扬 | 第69-71页 |
| ·“士人精神”的觉醒 | 第71-72页 |
| ·理性之美的彰显 | 第72-74页 |
| ·《战国纵横家书》与《史记》叙事结构比较研究 | 第74-79页 |
| ·天人关系与人际关系 | 第74-75页 |
| ·结构框架 | 第75-77页 |
| ·纹理特征 | 第77-79页 |
| 结语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致谢 | 第85-87页 |
| 附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