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主宪政的最初尝试—资政院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清末资政院设立的历史背景 | 第7-16页 |
第一节 清末预备立宪的缘起 | 第7-11页 |
一、 清末立宪思潮的兴起 | 第7-10页 |
二、 清末立宪运动的发起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资政院的筹建 | 第11-16页 |
一、 资政院筹建的思想基础 | 第11-13页 |
二、 资政院筹建的制度基础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清末资政院的组织运作 | 第16-34页 |
第一节 “双轨制”的人员组成 | 第16-19页 |
一、 资政院总裁 | 第16-17页 |
二、 资政院议员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具有“民主色彩”的资政院权力运作 | 第19-26页 |
一、 资政院的“法定”职权 | 第19-21页 |
二、 资政院的常年会 | 第21-26页 |
第三节 资政院的重要议案 | 第26-34页 |
一、 速开国会案 | 第26-29页 |
二、 弹劾军机案及设立责任内阁案 | 第29-32页 |
三、 预算案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清末资政院的性质及作用分析 | 第34-42页 |
第一节 资政院——中国最早的“议会” | 第34-36页 |
第二节 资政院与皇权之冲突与妥协 | 第36-39页 |
一、 从资政院的部分议案中看两者的冲突与妥协 | 第36-37页 |
二、 从资政院院章的修订上看两者的冲突与妥协 | 第37-39页 |
第三节 资政院的历史贡献与局限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