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夹缝中成长的“80 后” | 第10-14页 |
第一节 何谓“80 后” | 第10-13页 |
一、 关于“代”的问题 | 第10页 |
二、 “80 后”的由来 | 第10-11页 |
三、 “80 后”成长背景 | 第11-13页 |
第二节 “80 后”艺术品格的形成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学习成长时期的中国舞蹈对“80 后”的影响 | 第14-23页 |
第一节 20 世纪 80、90 年代中国舞蹈发展状况 | 第15-21页 |
一、 舞蹈文化意识的苏醒 | 第15-19页 |
二、 借鉴探索与本土整合 | 第19-21页 |
第二节 “50 后”舞蹈家与“80 后”舞者之比较 | 第21-23页 |
一、 从集体寻根到个人体验 | 第21-22页 |
二、 共同的社会关注和人性反思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梦想的守望者——“80 后”中国舞者 | 第23-43页 |
第一节 “80 后”中国舞者的共同经历(个案分析) | 第24-31页 |
一、 身体建筑师——史晶歆 | 第24-26页 |
二、 梦想舞者——王亚彬 | 第26-28页 |
三、 思想行动者——陈茂源 | 第28-31页 |
第二节 “80 后”中国舞者的精神趋向与艺术风格 | 第31-39页 |
一、 自我并集体 | 第31-34页 |
二、 依赖且独立 | 第34-36页 |
三、 先锋亦怀旧 | 第36-39页 |
第三节 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中的“80 后”舞蹈编导 | 第39-43页 |
一、 多元、开放的创作思维 | 第40-41页 |
二、 不仅酣畅,更求深刻 | 第41-42页 |
三、 梦想能否照进现实? | 第42-43页 |
结束语:不可定义的未来与我们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