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画语录》与气论思想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一、 研究综述及研究方法 | 第7-8页 |
二、 本文的主要观点及创新 | 第8页 |
(一) 主要观点 | 第8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8页 |
三、 气论思想与明末清初思潮 | 第8-10页 |
第一章 石涛《画语录》的总体结构 | 第10-13页 |
第二章 “一画”之概念分析 | 第13-20页 |
一、 “一画”之源流考 | 第13-14页 |
二、 “一画”之哲学特性 | 第14-17页 |
(一) 本体性 | 第14-15页 |
(二) 一元性 | 第15页 |
(三) 实有性 | 第15-17页 |
(四) 创生性 | 第17页 |
(五) 化生性 | 第17页 |
三、 “一画”与“一画之法”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概念范畴的展开 | 第20-35页 |
一、 心 | 第20-22页 |
(一) 心具一画 | 第20页 |
(二) 心之枢纽 | 第20-21页 |
(三) 心与情 | 第21-22页 |
二、 尊受 | 第22-25页 |
(一) 受与识之概念 | 第22-23页 |
(二) 受与识之路径 | 第23-24页 |
(三) 尊受之工夫 | 第24-25页 |
三、 蒙养 | 第25-29页 |
(一) “蒙养”渊源考 | 第25-27页 |
(二) “蒙养”之概念 | 第27-28页 |
(三) “蒙养”“生活” | 第28-29页 |
四、 资任 | 第29-35页 |
(一) 任之哲学范畴 | 第29-30页 |
(二) 任之层次关系 | 第30-34页 |
(三) 任与资的关系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35-40页 |
一、 《画语录》之核心理念 | 第36-37页 |
二、 《画语录》之脉络层次 | 第37页 |
三、 《画语录》之一些疑问 | 第37-38页 |
四、 《画语录》之后世影响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