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Summary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技术方法和软件 | 第14页 |
·技术流程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6-18页 |
·地理位置及人口 | 第16页 |
·自然概况 | 第16页 |
·气候条件 | 第16-18页 |
第三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18-41页 |
·研究材料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41页 |
·主体功能区划与评价结果的联系 | 第18-20页 |
·适宜建设用地数量评价方法 | 第20-24页 |
·研究区域已有建设用地评价分析 | 第24-33页 |
·甘肃省基本农田评价 | 第33-41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1-52页 |
·甘肃省可利用土地资源数量结构,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 | 第41-47页 |
·甘肃省可利用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及其空间布局分析 | 第41-44页 |
·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 | 第44-45页 |
·甘肃省可利用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 | 第45-47页 |
·可利用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 第47-49页 |
·按照人均用地面积对可利用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进行预测 | 第47-48页 |
·用地均 GDP 指标对经济效益开发潜力进行预测 | 第48-49页 |
·县级可利用土地资源的丰度评价 | 第49-50页 |
·不同丰度级可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措施 | 第50-52页 |
·丰富型区域的开发、利用、保护措施 | 第50-51页 |
·一般丰富型区域的开发、利用、保护措施 | 第51页 |
·缺乏型区域的开发、利用、保护措施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