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1-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概况 | 第13-25页 |
|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第13页 |
| ·风险分担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 ·风险分担定性研究 | 第13-15页 |
| ·风险分担定量研究 | 第15-16页 |
| ·博弈论和风险分担 | 第16-22页 |
| ·博弈论简介 | 第16页 |
| ·博弈的分类 | 第16-17页 |
| ·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框架 | 第17-20页 |
| ·博弈论的应用 | 第20-22页 |
| ·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现状及问题 | 第22-25页 |
| ·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现状 | 第22-23页 |
| ·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IPD 模式工程项目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 | 第25-30页 |
| ·IPD 模式工程项目风险分担主体分析 | 第25-27页 |
| ·IPD 模式工程项目风险分担主体识别 | 第25-26页 |
| ·业主方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 | 第26-27页 |
| ·IPD 模式工程项目的一般风险 | 第27-30页 |
| 第四章 IPD 模式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博弈模型研究 | 第30-39页 |
| ·对称信息下的风险分担博弈模型 | 第30-35页 |
| ·模型假设 | 第30-31页 |
| ·模型推导 | 第31-35页 |
| ·非对称信息下的风险分担博弈模型 | 第35-37页 |
| ·模型结论分析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IPD 模式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制度设计 | 第39-48页 |
| ·IPD 模式工程项目风险分担激励制度的设计 | 第40-44页 |
| ·经济激励制度 | 第41-43页 |
| ·权利激励制度 | 第43-44页 |
| ·精神激励制度 | 第44页 |
| ·其他激励制度 | 第44页 |
| ·IPD 模式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约束制度的设计 | 第44-48页 |
| ·壁垒制度 | 第45页 |
| ·惩罚制度 | 第45-48页 |
| 第六章 IPD 模式下工程项目风险分担案例研究 | 第48-52页 |
| ·项目概况 | 第48页 |
| ·项目风险分担主体及风险因素 | 第48-49页 |
| ·项目的风险分担主体 | 第48页 |
| ·项目的风险因素 | 第48-49页 |
| ·DJ 商业项目 IPD 模式下风险分担制度研究 | 第49-52页 |
| ·委托代理模型在 IPD 模式 DJ 商业项目中的运用 | 第49-50页 |
| ·IPD 模式 DJ 商业项目中的风险分担制度设计 | 第50-52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 ·相关建议 | 第53页 |
| ·研究不足和发展方向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