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颗粒受力的粗颗粒沉降性质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9页 |
| ·沉降过程及颗粒受力分析 | 第8-17页 |
| ·沉降过程 | 第8-11页 |
| ·沉降过程中颗粒受力分析 | 第11-17页 |
| ·絮凝沉降理论 | 第17-25页 |
| ·絮凝剂种类及性质 | 第17-20页 |
| ·絮凝沉降理论的发展 | 第20-21页 |
| ·絮凝动力学 | 第21-25页 |
| ·沉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 ·絮凝剂因素的影响 | 第25-26页 |
| ·悬浊液性质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沉降设备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28页 |
| ·课题创新点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仪器与试剂以及研究方法 | 第29-35页 |
| ·试验材料来源及分析 | 第29-31页 |
| ·试验仪器及药剂 | 第31-32页 |
| ·试验研究方法 | 第32-35页 |
| ·单颗粒沉降试验 | 第32-33页 |
| ·颗粒群体沉降试验 | 第33页 |
| ·X衍射(XRD)测试方法 | 第33-34页 |
| ·Qemscan测试方法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单颗粒静水沉降特性的研究 | 第35-44页 |
| ·单颗粒性质分析 | 第35-38页 |
| ·颗粒粒径 | 第35-36页 |
| ·颗粒形状 | 第36-38页 |
| ·单颗粒沉降速度的试验研究 | 第38-42页 |
| ·颗粒自由沉降速度分析 | 第38-40页 |
| ·单颗粒沉降速度的测定 | 第40-42页 |
| ·絮团颗粒性质研究 | 第42-43页 |
| ·絮团颗粒结构性质 | 第42页 |
| ·单絮团沉降速度的测定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群体颗粒沉降性质研究 | 第44-70页 |
| ·群体颗粒性质 | 第44-51页 |
| ·颗粒沉降中所受到的作用力 | 第44-48页 |
| ·铝土矿颗粒表面荷电机理分析 | 第48-49页 |
| ·颗粒群体沉降与单颗粒沉降的差异 | 第49-50页 |
| ·群体沉降速度的确定 | 第50-51页 |
| ·颗粒群体沉降试验结果分析 | 第51-67页 |
| ·颗粒群体自然沉降结果 | 第51-59页 |
| ·颗粒群体絮凝沉降结果 | 第59-67页 |
| ·颗粒的固结浓缩过程 | 第67-68页 |
| ·颗粒压缩沉降模型 | 第67-68页 |
| ·颗粒压缩性试验研究 | 第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附录A 38um铝土矿球形颗粒自由沉降过程 | 第76-77页 |
| 附录B 75um铝土矿球形颗粒自由沉降过程 | 第77-78页 |
| 附录C 150um铝土矿球形颗粒自由沉降过程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