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韩—金佰利公司管理新范式的调查报告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生产管理系统的概述 | 第12页 |
·传统的生产管理系统 | 第12-18页 |
·福特主义 | 第12-14页 |
·瑞典的社会技术系统 | 第14-15页 |
·意大利的柔性专业化系统 | 第15-17页 |
·丰田生产管理系统 | 第17-18页 |
·高绩效工作系统 | 第18-24页 |
·高绩效工作系统概述 | 第18-20页 |
·重视员工培训 | 第20-21页 |
·重视员工的积极参与 | 第21页 |
·重视员工能力的工资系统 | 第21-23页 |
·传统的生产管理系统和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比较 | 第23-24页 |
·知识型员工 | 第24-28页 |
·定义 | 第24页 |
·知识社会 | 第24-25页 |
·知识员工的政治整合 | 第25页 |
·值得做的事情 | 第25页 |
·知识和技术 | 第25-26页 |
·自主性和责任感 | 第26页 |
·教学型组织 | 第26页 |
·培养学习的习惯 | 第26-27页 |
·等级与贡献 | 第27页 |
·善用电脑 | 第27-28页 |
3 柳韩-金佰利的管理新范式 | 第28-41页 |
·柳韩-金佰利公司概况 | 第28-29页 |
·柳韩-金佰利管理新范式的概况 | 第29-30页 |
·柳韩-金佰利的的管理新范式的背景 | 第30页 |
·柳韩-金佰利的管理新范式的特征 | 第30-41页 |
·经营系统 | 第30页 |
·四组二轮班工作模式 | 第30-33页 |
·生产系统 | 第33页 |
·技长中心的工作制度 | 第33页 |
·职能循环培训 | 第33-34页 |
·教育培训系统 | 第34-36页 |
·职能资格制度 | 第36-37页 |
·评审制度 | 第37-39页 |
·现有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管理新范式的比较 | 第39-41页 |
4 适用管理新范式的接近方法 | 第41-45页 |
·生产管理系统的现状分析 | 第41-45页 |
·分析整个工程业务 | 第41页 |
·分析工艺流程图 | 第41-42页 |
·重置工程与重置流程图 | 第42-43页 |
·重置工程与标准化工作系统 | 第43页 |
·培养多职能的现场员工 | 第43页 |
·现场为主的工作环境改善 | 第43-45页 |
5 管理新范式的有效性 | 第45-48页 |
·对员工方面影响 | 第45-46页 |
·对公司方面影响 | 第46-47页 |
·对社会方面影响 | 第47页 |
·柳韩-金佰利的管理新范式的扩展 | 第47-48页 |
6 结论 | 第48-51页 |
·管理新范式的概述和意义 | 第48-49页 |
·管理新范式的借鉴 | 第49-51页 |
·适用管理新范式顺应社会变化 | 第49页 |
·适用管理新范式达到稳定雇佣 | 第49-50页 |
·适用管理新范式的预防产业灾害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