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CONTENTS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10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 关于农村城镇化的含义 | 第10-11页 |
2. 概括了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 | 第11页 |
3. 分析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11-12页 |
4. 提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5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 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养老问题 | 第15-21页 |
(一) 农村城镇化 | 第15-16页 |
1. 城镇化的含义 | 第15-16页 |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 第16页 |
(二) 农村养老问题 | 第16-18页 |
1. 农村养老的含义 | 第17页 |
2. 农村养老的基本形式 | 第17-18页 |
(三) 农村城镇化对农村养老提出的新要求 | 第18-21页 |
1.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制度 | 第18-19页 |
2. 消除土地在养老中的作用 | 第19页 |
3. 实现农村养老社会化 | 第19-20页 |
4. 实现养老保险全民化 | 第20-21页 |
二、 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21-30页 |
(一) 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1. 农村养老人口增多,养老压力大 | 第21页 |
2. 土地仍是养老的主要资金来源 | 第21-22页 |
3. 农村养老机构少,功能单一 | 第22页 |
4. 养老专业化人员匮乏,人员配置少 | 第22页 |
5. 农村敬老院入住率低 | 第22-23页 |
6. 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比例低 | 第23页 |
7. 许多敬老院不能提供应有的服务 | 第23页 |
(二) 农村养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30页 |
1. 农民的养老观念陈旧 | 第23-24页 |
2. 农民有恋土情结 | 第24页 |
3. 没有处理好土地与农民的关系 | 第24页 |
4. 农民收入普遍偏低 | 第24-25页 |
5. 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十分合理 | 第25页 |
6. 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难以负担沉重的养老任务 | 第25-26页 |
7. 没有根据农村养老的现实,创建灵活多样的社会化养老方式 | 第26页 |
8. 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认识不足,担心保险金丢失 | 第26-27页 |
9. 政府投入不足,缺少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 第27-28页 |
10. 农村社会养老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规范性文件 | 第28-30页 |
三、 建立适应城镇化要求的农村养老保障的路径 | 第30-40页 |
(一) 创新家庭养老模式,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 | 第30-31页 |
1. 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优势 | 第30-31页 |
2. 创新家庭养老模式 | 第31页 |
(二) 拓展农村养老的内容和形式,形成符合农村特点的养老服务体系 | 第31-33页 |
1. 建立社会化养老体系 | 第31-32页 |
2. 实现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充分结合 | 第32-33页 |
(三)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土地经营权与养老保障的顺利置换 | 第33-34页 |
1.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 第33页 |
2. 实现土地的自由流转 | 第33-34页 |
(四)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保险体系 | 第34-35页 |
1.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 第34页 |
2. 促进并创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 第34-35页 |
(五) 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分工合作的农村社会养老的运作方式 | 第35-37页 |
1. 明确政府的主导责任 | 第35-36页 |
2. 推动市场的竞争作用 | 第36页 |
3. 吸引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 | 第36-37页 |
(六) 合理借鉴国外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经验 | 第37-38页 |
1.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 | 第37-38页 |
2. 给我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的启示 | 第38页 |
(七)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实现农村养老保障的法制化 | 第38-40页 |
1. 制定农村养老保障的基本法 | 第39页 |
2. 制定农村养老的行政法规 | 第39-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