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26页 |
| ·荧光纳米粒子的种类和性质 | 第8-12页 |
| ·量子点 | 第8-9页 |
| ·金属纳米粒子 | 第9-10页 |
| ·荧光染料掺杂的纳米粒子 | 第10-12页 |
| ·荧光纳米粒子的合成与制备方法 | 第12-14页 |
| ·量子点 | 第12页 |
| ·金属纳米粒子 | 第12页 |
| ·染料掺杂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 第12-14页 |
| ·荧光纳米粒子的生物应用 | 第14-16页 |
| ·癌细胞的识别和成像 | 第14-15页 |
| ·超灵敏DNA分析 | 第15页 |
| ·细菌检测 | 第15页 |
| ·荧光纳米粒子应用前景展望 | 第15-16页 |
| ·荧光Cu(Ⅱ)传感器的研究发展 | 第16-26页 |
| ·喹啉类衍生物 | 第16-19页 |
| ·罗丹明类衍生物 | 第19-22页 |
| ·芘类衍生物 | 第22-26页 |
| 第2章 检测痕量Cu~(2+)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传感器的合成 | 第26-34页 |
| ·引言 | 第26-27页 |
|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 ·合成实验 | 第27-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 ·Q1OEt的表征 | 第29-31页 |
| ·SiNPs的表征 | 第31-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痕量Cu~(2+)二氧化硅荧光纳米传感器的性质研究 | 第34-41页 |
|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 ·实验过程 | 第34-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 ·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 第35页 |
| ·酸度实验 | 第35-36页 |
| ·Cu~(2+)浓度的变化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6-39页 |
| ·金属离子干扰实验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52页 |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52-53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