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现状和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7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三、 研究目的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一、 观察法 | 第8页 |
二、 文献研究法 | 第8-9页 |
三、 案例分析法 | 第9页 |
四、描述性研究法 | 第9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9-12页 |
一、 媒介即信息和媒介补偿 | 第9-10页 |
二、 5W 模式 | 第10页 |
三、 使用与满足 | 第10页 |
四、 认知最省力原则 | 第10-11页 |
五、 4C 理论 | 第11页 |
六、 精准营销 | 第11-12页 |
七、 CRM | 第12页 |
第四节 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认知 | 第13-16页 |
第一节 即时通讯 | 第13页 |
第二节 移动即时通讯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微信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微信——移动互联网的“杂货铺” | 第16-46页 |
第一节 微信成功的外部原因分析 | 第16-17页 |
一、 碎片化时代的流量大入口 | 第16页 |
二、 背靠大树好乘凉 | 第16-17页 |
三、 媒介功能符号化 | 第17页 |
第二节 微信成功的内部功能分析 | 第17-46页 |
一、 社交功能 | 第17-25页 |
二、 公众平台 | 第25-40页 |
三、 微信支付 | 第40-46页 |
第三章 微信竞争对手分析 | 第46-50页 |
第一节 陌陌——陌生人社交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易信——熟人社交 | 第47-48页 |
第三节 来往——私密社交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微信问题分析 | 第50-55页 |
第一节 重大事件信息传播的缺陷 | 第50-52页 |
第二节 父母“攻占”朋友圈 | 第52-53页 |
第三节 公众账号版权意识薄弱 | 第53-54页 |
第四节 微信诈骗日益猖獗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