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需求结构失衡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22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4-17页
     ·研究背景第14-16页
     ·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7-18页
     ·理论意义第17页
     ·现实意义第17-18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8-22页
     ·研究思路第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创新与不足第19页
     ·论文结构第19-2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2-38页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变动第22-23页
 第二节 中国高投资现象第23-26页
     ·投资效率角度第23-24页
     ·资本回报率和低成本第24页
     ·收入分配角度第24-25页
     ·发展阶段第25页
     ·政府因素第25-26页
 第三节 中国高储蓄与低消费现象第26-30页
     ·生命周期假设第26-27页
     ·预防性储蓄第27页
     ·收入分配第27-28页
     ·经济增长与发展阶段第28页
     ·金融抑制第28-29页
     ·政府影响第29-30页
 第四节 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第30-33页
     ·外贸政策第30-31页
     ·汇率因素第31页
     ·产业角度第31-32页
     ·政府因素第32-33页
 第五节 存量流量一致模型的研究第33-38页
     ·存量流量一致模型的兴起第33-34页
     ·存量流量核算一致模型的方法特点第34-38页
第三章 我国需求结构失衡现象—基于资金流量表的分析第38-71页
 第一节 国民经济账户与资金流量表第38-41页
     ·国民经济账户中的主要核算关系第38-39页
     ·资金流量分析方法第39-41页
 第二节 我国的高储蓄和高投资第41-52页
     ·国民储蓄率的部门分解第41-46页
     ·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投资增长过程第46-48页
     ·投资率的总体情况与部门分解第48-52页
 第三节 我国的低消费率第52-57页
     ·我国消费率的历史变化第52-53页
     ·我国消费率的部门分解第53-55页
     ·消费倾向与可支配收入占比第55-57页
 第四节 储蓄缺口与国际收支失衡第57-61页
     ·储蓄缺口第57-58页
     ·经常账户顺差第58-61页
     ·双顺差的成因第61页
 第五节 国民收入收入分配结构第61-69页
     ·我国各部门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第61-64页
     ·初次分配的分解第64-67页
     ·再分配环节第67-69页
 第六节 收入分配与需求结构失衡第69-71页
第四章 投资消费结构的国际经验分析第71-80页
 第一节 已有研究第71页
 第二节 投资消费结构的国际考察第71-78页
     ·基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考察第71-72页
     ·基于人均GDP发展阶段的考察第72-74页
     ·基于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考察第74-76页
     ·基于相近收入水平和相似发展模式国家(或地区)的考察第76-77页
     ·基于不同人口规模国家的考察第77-78页
 第三节 基本结论第78-80页
第五章 我国需求结构失衡探析——基于存流量均衡视角的分析第80-100页
 第一节 现有研究第80-81页
 第二节 我国的存流量比例失衡第81-84页
     ·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比例第81-82页
     ·产能过剩现象第82-84页
 第三节 本文模型第84-87页
     ·基本假设与模型第84-85页
     ·需求结构失衡的影响机制第85-87页
 第四节 收入分配与需求结构第87-92页
     ·功能性收入分配情况第87-88页
     ·有效需求的两个关键比例第88-89页
     ·收入分配对需求结构的影响第89-90页
     ·内需结构中的消费需求第90-92页
 第五节 经验检验第92-98页
     ·方法、变量及数据第92-95页
     ·建立模型第95-97页
     ·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第97-98页
 第六节 结论第98-100页
第六章 经济增长中的需求结构问题——基于存量流量一致模型的分析第100-123页
 第一节 基本步骤与假设第100-101页
 第二节 模型框架第101-114页
     ·资产负债表关系第101-102页
     ·资金流量表交易第102-106页
     ·家庭、企业、政府和中央银行部门第106-111页
     ·工资、通胀和生产率第111-113页
     ·参数校准结果第113-114页
 第三节 模型结果第114-122页
     ·投资冲击第115-116页
     ·收入分配冲击第116-117页
     ·消费倾向冲击第117-119页
     ·税收冲击第119-120页
     ·利率冲击第120-122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七章 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程度—基于失衡指数的测度第123-136页
 第一节 经济结构失衡的其他方面第123-125页
     ·收入结构失衡第123-124页
     ·金融结构失衡第124页
     ·产业结构失衡第124-125页
 第二节 已有研究及本文方法第125-128页
     ·已有研究述评第125-127页
     ·测度及指数构建方法说明第127-128页
 第三节 指标选择及评价结果第128-136页
     ·指标遴选及评分标准第128-131页
     ·指标评分结果第131-132页
     ·基于中国结构失衡指数的评价第132-136页
第八章 结构失衡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第136-147页
 第一节 经济结构失衡背景下的挑战第136-142页
     ·高投资依赖导致需求结构失衡第136-137页
     ·居民没有充分享受经济增长成果第137-138页
     ·城市化进程放缓第138页
     ·要素市场存在较多扭曲第138-139页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第139页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第139-140页
     ·产业竞争力不足第140页
     ·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加大第140-142页
 第二节 政策建议第142-147页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结构再平衡第142-143页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兼顾公平与效率第143页
     ·转变政府职能,消除政府干预的不利影响第143-144页
     ·改革金融体制,发挥金融体系的服务功能第144-145页
     ·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需求结构调整第145页
     ·鼓励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现代化第145-147页
第九章 全文结论第147-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7页
致谢第157-159页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要素价格扭曲、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
下一篇:中间品进口、全要素生产率与出口的二元边际--基于中国制造业贸易的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