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一、引言 | 第9-12页 |
二、我国影子银行构成和规模 | 第12-18页 |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 | 第12-13页 |
(二)、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点 | 第13页 |
(三)、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 | 第13-15页 |
(四)、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现状 | 第15-18页 |
三、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冲击 | 第18-27页 |
(一)、计量模型设定 | 第18-19页 |
1、计量方法 | 第18-19页 |
2、变量的选择与统计数据的说明 | 第19页 |
(二)、实证分析 | 第19-21页 |
1、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19-20页 |
2、VAR模型最优滞后期的确定 | 第20-21页 |
(三) 模型结果分析 | 第21-27页 |
1、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21-24页 |
2、方差分解分析 | 第24-27页 |
四、影子银行发展对货币政策影响原因分析 #J9 | 第27-35页 |
(一) 作用机制理论分析 | 第27-31页 |
1、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模式 | 第27-30页 |
2、货币政策风险传导机制分析 | 第30-31页 |
(二) 对货币政策具体影响分析 | 第31-35页 |
1、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 第31-32页 |
2、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 第32-33页 |
3、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 第33-35页 |
五、政策建议 | 第35-37页 |
(一) 完善货币政策调控 | 第35页 |
(二) 加强综合金融监管 | 第35-36页 |
(三) 继续深化金融改革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个人简历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