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器及其运载工具论文--人造卫星论文

小卫星动态传热特性分析与热控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6页
注释表第1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3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7-19页
   ·卫星热控制技术现状第19-29页
     ·地球轨道卫星热环境第19-20页
     ·卫星热控方式第20-25页
     ·卫星热控设计第25-27页
     ·卫星热分析第27-28页
     ·卫星热平衡试验技术第28-29页
   ·小卫星热控研究现状第29-31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二章 小卫星动态传热特性理论分析第33-51页
   ·模型建立第33-35页
     ·小卫星被动热控构成第33-34页
     ·双层集总参数模型建立第34-35页
   ·空间热流动态变化分析第35-39页
     ·太阳辐射第35-36页
     ·地球红外辐射第36页
     ·地球阳光反照第36-38页
     ·空间热流工况分析第38-39页
   ·内部结点温度的解析解第39-44页
     ·时均量热平衡方程解析解与波动量热平衡方程第39-40页
     ·“热激励-温度响应”波动量热平衡方程第40-42页
     ·波动量热平衡方程的解析解第42-43页
     ·波动量热平衡方程的解析解分析第43-44页
   ·数值验证第44-48页
     ·数值方法第44-46页
     ·对比方法第46页
     ·数值解与解析解比较分析第46-48页
   ·“最佳温度动态范围”热控设计方法第48-49页
   ·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某型微小卫星热控设计与数值仿真第51-74页
   ·热控设计任务第51-56页
     ·热控设计对象第51-53页
     ·设计温度要求第53-54页
     ·空间热条件分析第54-56页
   ·“最佳温度动态范围”热控设计第56-63页
     ·热控设计条件分析第56页
     ·“最佳温度动态范围”热控参数设计第56-58页
     ·“最佳温度动态范围”热控方式设计第58-63页
   ·“最佳温度动态范围”设计方法数值验证第63-69页
     ·数值方法第63-65页
     ·仿真模型第65-66页
     ·“最佳温度动态范围”设计仿真结果分析第66-67页
     ·符合与不符合“最佳温度动态范围”热控设计对比第67-69页
   ·“整体隔热-集中散热”与“适度隔热-周体散热”布局对比第69-73页
     ·两种布局设计理念第70-71页
     ·两种布局性能对比第71-73页
   ·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瞬态外热流模拟方法研究第74-88页
   ·红外加热笼模拟瞬态外热流方法分析第74-78页
     ·模拟原理第74-76页
     ·红外加热笼模拟瞬态外热流精度受限分析第76-78页
   ·红外加热笼模拟瞬态外热流精度改进方法第78-81页
     ·热流计瞬态标定方法第78-80页
     ·开环输出功率调节方法第80-81页
   ·某型微小卫星红外加热笼设计第81-84页
     ·红外加热笼设计参数第81-82页
     ·红外加热笼设计结构第82-83页
     ·设计参数合理性第83-84页
   ·改进方法的试验验证第84-86页
     ·热流模拟误差定义第84-85页
     ·试验测试瞬态热流与预期热流值比较第85-86页
   ·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瞬态热平衡试验及在轨遥测温度结果分析第88-104页
   ·瞬态热平衡试验条件第88-96页
     ·试验卫星状态第88-89页
     ·卫星在真空模拟器中的安装第89-90页
     ·真空模拟器环境第90-91页
     ·试验边界条件第91-93页
     ·温度测量第93-94页
     ·试验链路第94-95页
     ·试验流程第95-96页
   ·试验工况第96页
     ·试验工况定义第96页
     ·试验工况稳定判据第96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96-99页
   ·热控设计的在轨性能验证第99-102页
     ·卫星在轨温度遥测量测试原理第99-101页
     ·在轨测试结果分析第101-102页
   ·小结第102-104页
第六章 瞬态热分析模型参数修正方法研究第104-118页
   ·研究思路第104-105页
   ·蒙特卡洛法参数敏感性分析第105-110页
     ·修正参数集合第105页
     ·参数敏感性分析第105-110页
   ·混合方法分层修正敏感参数第110-114页
     ·混合方法分层修正方法第110-111页
     ·修正结果分析第111-113页
     ·比热容参数对修正结果影响分析第113-114页
   ·修正后模型有效性验证第114-117页
     ·低温工况、特殊工况下修正后模型仿真结果第114页
     ·修正后模型在热真空试验控温中应用第114-116页
     ·修正后模型在某型卫星在轨动态温度预计中的应用第116-117页
   ·小结第117-118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118-122页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第118-120页
     ·小卫星动态传热特性机理分析第118-119页
     ·小卫星被动热控系统下的最佳动态温度范围设计第119页
     ·小卫星瞬态热平衡试验模拟技术研究第119页
     ·红外加热笼模拟瞬态外热流精度改进第119-120页
     ·蒙特卡洛混合方法分层修正瞬态热分析模型第120页
   ·本文创新点第120-121页
   ·未来工作展望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情况第134-136页
附录一 到达外热流第136-137页
附录二 产品配套表第137-140页
附录三 卫星各工作模式下功率分布第140-141页
附录四 设备热控参数第141-142页
附录五 红外加热笼设计方法第142-146页
附录六 热电偶测点位置第146-150页
附录七 热敏电阻安装位置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倾转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数学建模方法研究
下一篇:高通流大负荷微型向心涡轮设计及试验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