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摘要 | 第12页 |
·金表面烷基硫醇自组装单层SAMs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金表面自组装烷基硫醇SAMs-Au形成的影响因素总结 | 第15-18页 |
·金表面烷基硫醇自组装动力学研究 | 第18-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9页 |
第二章 电化学还原解吸伏安法研究十二烷基硫醇和叔丁基硫醇在不同预处理多晶金电极表面上覆盖量的自组装动力学 | 第29-70页 |
摘要 | 第29页 |
·前言 | 第29-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31页 |
·裸金电极的五种预处理方法 | 第31-32页 |
·C_(12)SH-SAMs-Au和C_4SH-SAMs-Au的制备 | 第32页 |
·电化学还原解吸实验测定覆盖量Γ_m | 第32-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五种预处理条件下不同组装时间C_(12)SH-SAMs-Au电化学还原解吸循环伏安图以及“Γ_m-t”动力学曲线 | 第33-35页 |
·五种预处理条件下不同组装时间C_4SH-SAMs-Au电化学还原解吸循环伏安图以及“Γ_m-t”动力学曲线 | 第35-37页 |
·长短链SAMs-Au覆盖量“Γ_m-t”动力学曲线与文献值的比较以及组装动力学机制探讨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附件 | 第45-70页 |
·采用光谱法、物理法和电化学方法测定C_nSH-SAMs-AuΓ_m动力学的主要课题组 | 第45-46页 |
·我们实验长链烷基硫醇(C_(12)SH)和短链烷基硫醇(C_4SH)在不同预处理Au电极上组装动力学实验数据汇总 | 第46-47页 |
·文献长链C_nSH-SAMs-Au(n≧10)组装不同时间覆盖量Γ_m汇总 | 第47-53页 |
·文献短链C_nSH-SAMs-Au(n(?)9)组装不同时间覆盖量Γ_m汇总 | 第53-57页 |
·关于文献中短链硫醇还原解吸双峰问题讨论 | 第57-62页 |
·硫醇排布问题及文献中STM测定值 | 第62-64页 |
·关于充电电流本底扣除问题 | 第64-69页 |
·长短链C_nSH覆盖量Γ_m文献分析 | 第69-70页 |
第三章 电化学还原解吸伏安法研究五种不同电极预处理时间和电化学抛光对十二烷基硫醇在多晶金表面上覆盖量大小的影响 | 第70-81页 |
摘要 | 第70页 |
·前言 | 第70-71页 |
·实验部分 | 第71-7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71页 |
·Au电极表面五大预处理 | 第71页 |
·C_(12)SH-SAMs-Au的制备和电化学还原解吸实验表征 | 第71-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76页 |
·五种不同预处理时间因素对C_(12)SH-SAMs-Au覆盖量Γ_m的影响 | 第72-74页 |
·电化学抛光圈数m对C_(12)SH-SAMs-Au覆盖量Γ_m的影响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件 | 第79-81页 |
·预处理中电化学抛光扫描圈数的探讨 | 第79-80页 |
·我们实验长链烷基硫醇(C_(12)SH)在不同预处理Au电极上组装还原解吸Γ_m实验数据汇总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