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新型铜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木材防腐剂中的应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9页
   ·配位化合物的概述第9-12页
     ·配位化合物的分类第9页
     ·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第9-12页
   ·铜配位化合物的研究与应用第12-16页
     ·铜配位化合物的研究第12-14页
     ·铜配合物的生物活性第14-15页
     ·铜在木材防腐剂中的地位第15-16页
   ·三唑类衍生物的配合特性研究第16-18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页
     ·三唑金属配合物的应用第17-18页
   ·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8-19页
     ·研究意义第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有机配体的合成与表征第19-29页
   ·引言第19页
   ·实验部分第19-23页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19-20页
     ·配体的合成第20-23页
   ·结果与讨论第23-27页
     ·配体的元素分析第23页
     ·配体的红外分析第23-24页
     ·二氯-2-(1H-1,2,4-三唑-1-基)苯乙酮合成影响因素研究第24-27页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铜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29-37页
   ·引言第29页
   ·铜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第29-30页
     ·红外光谱第29页
     ·热重分析第29页
     ·其它检查方法第29-30页
   ·铜配合物的合成实验第30-31页
     ·Cu(C_(17)H_(12)N_3OF_2Cl)_2Cl_2·H_2O的合成第30页
     ·Cu(C_(10)H_9N_3O)_2Cl_2·2H_2O的合成第30页
     ·Cu(C_(10)H_8N_3OCl)_2Cl_2·H_2O的合成第30页
     ·Cu(C_(10)H_8N_3OF)_2Cl_2的合成第30页
     ·Cu(C_(10)H_7N_3OCl_2)_2Cl_2的合成第30页
     ·Cu(C_(10)H_7N_3OF_2)_2Cl_2·H_2O的合成第30页
     ·Cu(C_(10)H_7N_3OF_2)_2(NO_3)_2·H_2O的合成第30-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36页
     ·铜配合物的溶解性第31页
     ·铜配合物的电导率第31页
     ·铜配合物的元素分析第31-32页
     ·铜配合物的红外分析第32-33页
     ·铜配合物的热重分析第33-35页
     ·Cu(C_(17)H_(12)F_2N_3OCl)_2Cl_2·H_2O的电导值分析法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铜化合物的抑菌性及其在木材中的耐腐性能研究第37-44页
   ·引言第37-38页
     ·防腐剂防腐性能的测试方法第37-38页
     ·铜哗类化合物的抑菌机理第38页
   ·铜化合物的抑菌力实验第38-41页
     ·实验仪器与药剂第38-39页
     ·实验步骤第39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9-41页
   ·铜化合物在木材里的室内耐腐测试第41-43页
     ·实验仪器与药剂第41页
     ·实验步骤第41-42页
     ·耐腐实验结果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铜化合物在木材中的抗流失性研究第44-49页
   ·引言第44页
   ·铜化合物在水中的缓释实验第44-46页
     ·实验仪器与药剂第44页
     ·实验步骤第44-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46页
   ·铜配合物的抗流失性能第46-47页
     ·实验材料第46页
     ·实验步骤第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49-51页
   ·结论第49-50页
   ·建议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未确知测度的施工安全分析模型及应用
下一篇:资源观视角下的林纸一体化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