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阐述 | 第17-21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17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7-1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概念内涵 | 第19-21页 |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第19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第19-20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 第20-21页 |
第3章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 | 第21-27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 | 第21-23页 |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萌芽与形成时期:20世纪40~50年代 | 第21页 |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与普及时期:20世纪60~70年代 | 第21-22页 |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衰落及恢复时期:20世纪80~90年代 | 第22-23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及推广时期:2002年~今 | 第23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避免重蹈覆辙 | 第23-24页 |
·政府失灵现象的存在 | 第24页 |
·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 | 第24-25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 第25-27页 |
·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制度可持续的助推器 | 第25页 |
·政府的监督支持是制度可持续的有力保障 | 第25页 |
·合理的补偿模式是制度可持续的重要条件 | 第25-26页 |
·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是制度可持续的辅助力量 | 第26-27页 |
第4章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7-38页 |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总体运行现状 | 第27-29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框架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 第27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 第27-28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效果逐步显现 | 第28页 |
·农民的就医观念逐步改变 | 第28-29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具体运行状况--以浙江省、云南省为例 | 第29-34页 |
·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情况分析 | 第29-31页 |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情况分析 | 第31-34页 |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政府责任缺失,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34-35页 |
·基金筹集制度缺乏持续性 | 第35-36页 |
·补偿模式设计不合理 | 第36-37页 |
·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37页 |
·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水平较低 | 第37-38页 |
第5章 国外医疗保障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38-43页 |
·国外医疗保障制度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38-41页 |
·发达国家医疗保障分析 | 第38-39页 |
·发展中国家医疗保障分析 | 第39-41页 |
·国外医疗保障制度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41-43页 |
·明确政府责任,保障制度有效实施 | 第41页 |
·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规范参与主体的行为 | 第41-42页 |
·健全配套制度,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实施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 第42页 |
·借鉴先进的理念,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 第42-43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第43-50页 |
·完善制度设计,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 | 第43-44页 |
·加快立法进程,规范制度运行 | 第43页 |
·加强新农合制度宣传,进一步提高参合度 | 第43-44页 |
·建立可持续的基金筹集机制 | 第44-45页 |
·提高筹资标准,增加政府财政投入 | 第44页 |
·拓宽筹资渠道,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 | 第44-45页 |
·探索多种参合方式,实现筹资标准层次化 | 第45页 |
·进一步提高补偿水平 | 第45-46页 |
·适度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水平 | 第45-46页 |
·完善补偿程序,简化报销手续 | 第46页 |
·强化监管体制,完善制约机制 | 第46-47页 |
·提高统筹能力,加强基金监管 | 第46页 |
·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 第46-47页 |
·改善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 第47-50页 |
·增加财政投入,改善医疗机构服务条件 | 第47-48页 |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 第48页 |
·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