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6-19页 |
第二章 量子纠缠与并发度度量 | 第19-45页 |
·量子纠缠态的描述及其制备 | 第19-26页 |
·量子纠缠态的概念 | 第20页 |
·几个常见的量子纠缠态 | 第20-22页 |
·纠缠态的制备 | 第22-26页 |
·量子纠缠探测及纠缠度量 | 第26-32页 |
·量子纠缠的探测 | 第26-28页 |
·量子纠缠的度量 | 第28-32页 |
·几个常见量子态的纠缠并发度 | 第32-38页 |
·两比特任意纯态 | 第32-33页 |
·两比特混合态的并发度 | 第33-34页 |
·三比特纯态的并发度分布和剩余纠缠 | 第34-37页 |
·N体M维纯态系统的纠缠并发度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第三章 基于腔衰减探测的原子纠缠并发度的直接测量 | 第45-71页 |
·量子纠缠并发度的测量方案 | 第46-53页 |
·基于单拷贝态的并发度测量 | 第46-48页 |
·基于两拷贝态的纠缠并发度的直接测量 | 第48-51页 |
·基于控制非操作的并发度直接测量量子线路 | 第51-53页 |
·原子与光场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型 | 第53-60页 |
·原子与经典场的相互作用的描述 | 第54-55页 |
·二能级原子与量子化腔场的共振相互作用描述 | 第55-56页 |
·Λ型三能级原子与场的相互作用及其有效哈密顿量H_(eff) | 第56-59页 |
·腔衰减时Λ型三能级原子与场的有效相互作用哈密顿量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基于腔衰减探测的原子纠缠并发度的直接测量方案 | 第60-66页 |
·两原子任意纯态并发度的直接测量 | 第60-64页 |
·两原子混合态并发度的直接测量 | 第64-65页 |
·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第四章 光子纠缠态并发度的直接测量 | 第71-104页 |
·Walborn的量子纠缠测量实验 | 第71-73页 |
·基于Bell态区分的两光子一般纯态并发度的直接测量 | 第73-78页 |
·基于Bell态区分的两光子一般纯态并发度的直接测量方案 | 第73-75页 |
·Bell基中单重态的完全区分 | 第75-78页 |
·基于奇偶宇称校验测量的两光子偏振纠缠并发度的直接测量 | 第78-87页 |
·两光子偏振态的奇偶宇称校验测量门 | 第78-81页 |
·基于PCM的两光子偏振纯态并发度的直接测量 | 第81-84页 |
·基于PCM的两偏振光子Collins-Gisin态并发度的直接测量 | 第84-85页 |
·PCM的误差分析 | 第85-87页 |
·基于偏振无关分束器的两光子偏振纠缠并发度的直接测量 | 第87-99页 |
·偏振无关分束器对输入偏振态的作用 | 第87-89页 |
·基于BS和单光子探测器的两光子偏振纠缠纯态并发度的直接测量 | 第89-91页 |
·基于BS和零拍探测的两光子偏振纠缠纯态并发度的直接测量 | 第91-93页 |
·基于BS的两光子偏振一般纯态并发度的直接测量 | 第93-94页 |
·基于两个BS的两偏振光子混合态并发度的直接测量 | 第94-97页 |
·三种测量方案DM1,DM2,DM3的比较 | 第97-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104-107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