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忠实原作:《雷雨》的电影改编 | 第12-25页 |
一、语言转换:拘泥于话剧的形式 | 第12-15页 |
(一) 单调的环境表现 | 第12-13页 |
(二) 缺乏台词的视觉化 | 第13-14页 |
(三) 未能突破话剧的时空限制 | 第14-15页 |
二、“表层化”的理解:电影《雷雨》对原作的解读 | 第15-22页 |
(一) 对原作时空距离的消除 | 第15-17页 |
(二) “阶级分明”的人物形象塑造 | 第17-20页 |
(三) 被割裂的人物关系 | 第20-22页 |
三、浓郁的反思精神:电影《雷雨》的时代性 | 第22-23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重构原作:《雷雨》的电视剧改编 | 第25-40页 |
一、语言转换:突破话剧的限制 | 第25-30页 |
(一) 强调剧本语言的视觉化 | 第25-27页 |
(二) 突破话剧的时空限制 | 第27-28页 |
(三) 注重画面与声音的表意 | 第28-30页 |
二、全面彻底的改造:电视剧《雷雨》对原作的解读 | 第30-37页 |
(一) 铺陈“前史”,演绎“幕后戏” | 第30-32页 |
(二) 被美化的人物形象 | 第32-36页 |
(三) 对原作结局的彻底颠覆 | 第36-37页 |
三、大众文化和女性意识的强势渗入:电视剧《雷雨》的时代性 | 第37-39页 |
(一) 大众文化的展现 | 第37-38页 |
(二) 女性意识的强烈介入 | 第38-39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以《雷雨》和其它曹禺话剧的改编看话剧作品的影视改编规律 | 第40-49页 |
一、改编要忠实于影视艺术的审美规律 | 第40-44页 |
(一) 改编应重视剧本语言的视觉化 | 第40-43页 |
(二) 改编要突破剧本的时空限制 | 第43-44页 |
二、改编应忠实于原著的思想内容 | 第44-48页 |
(一) 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基调 | 第44-45页 |
(二) 故事情节要体现原作的创作动机 | 第45-47页 |
(三) 抓住原作的思想内涵和主题意蕴 | 第47-48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