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插图清单 | 第13-14页 |
表格清单 | 第14-15页 |
1 绪论 | 第15-19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地下水水化学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36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9-20页 |
·交通位置 | 第19-20页 |
·自然地理 | 第20页 |
·地质概况 | 第20-28页 |
·区域地质 | 第20-24页 |
·研究区地质 | 第24-28页 |
·水文地质概况 | 第28-36页 |
·区域水文地质 | 第28-30页 |
·研究区水文地质 | 第30-36页 |
3 水化学特征分析 | 第36-50页 |
·研究区范围 | 第36-38页 |
·影响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水化学作用 | 第38-40页 |
·溶滤作用 | 第38-39页 |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 第39页 |
·混合作用 | 第39-40页 |
·氧化还原反应 | 第40页 |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40-47页 |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数理统计特征 | 第40-46页 |
·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 | 第46页 |
·地下水封闭性的判别 | 第46-47页 |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递变规律分析 | 第47-50页 |
4 同位素测试及其成因分析 | 第50-62页 |
·同位素基本理论 | 第50-51页 |
·同位素的概念及分类 | 第50页 |
·同位素的丰度及比值 | 第50页 |
·同位素分馏 | 第50页 |
·同位素组成的表示方法 | 第50页 |
·稳定硫同位素δ~(34)S 值的应用 | 第50-51页 |
·地下水中稳定同位素δ~(34)S 测试 | 第51-53页 |
·制样过程 | 第51页 |
·测试机构 | 第51页 |
·试验仪器及方法 | 第51-52页 |
·测试结果 | 第52-53页 |
·岩石中稳定同位素δ~(34)S 测试 | 第53-55页 |
·数据分析 | 第55-58页 |
·SO42-、HCO3-离子浓度与地下水封闭性间的关系 | 第55-56页 |
·太灰水δ~(34)S 值与地下水封闭性间的关系 | 第56-58页 |
·成因分析 | 第58-62页 |
·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的 S 同位素分馏 | 第58-59页 |
·体系的开放和封闭与分馏效应的关系 | 第59页 |
·地下水中稳定硫同位素δ~(34)S 值和 SO42-离子浓度的关系 | 第59-60页 |
·各矿区太灰水中δ~(34)S 值的成因分析 | 第60-62页 |
5 硫酸盐还原细菌培养及测试 | 第62-72页 |
·硫酸盐还原细菌的介绍 | 第62页 |
·硫酸盐还原细菌的培养 | 第62-65页 |
·试验材料 | 第62-63页 |
·试验设计 | 第63页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3-65页 |
·SEM 法观察硫酸盐还原细菌 | 第65-66页 |
·XPS 测试 | 第66-70页 |
·XRD 测试 | 第70页 |
·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机理 | 第70-72页 |
6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