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影响水稻产量因素 | 第15-17页 |
·品种的影响 | 第15页 |
·栽培密度和规格的影响 | 第15-16页 |
·水分管理的影响 | 第16-17页 |
·氮肥管理的影响 | 第17页 |
·影响稻田氮肥利用率的因素 | 第17-21页 |
·氮肥利用率利用现状 | 第17-18页 |
·氮肥损失途径 | 第18-19页 |
·氮肥损失对环境的影响 | 第19页 |
·水稻氮肥有效利用途径 | 第19-21页 |
·水稻产量形成及其生理机制分析 | 第21-24页 |
·水稻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特性 | 第21-22页 |
·叶面积指数 | 第22-23页 |
·籽粒灌浆特性 | 第23-24页 |
·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和辐射利用率 | 第24页 |
·本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方案 | 第24-26页 |
·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总体研究思路 | 第2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26-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试验设计 | 第26-28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8页 |
·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43页 |
·栽培模式对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 第29-34页 |
·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和辐射利用率 | 第34-36页 |
·栽培模式对于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36-37页 |
·栽培模式对叶面积指数及比叶重的影响 | 第37-41页 |
·栽培模式对叶茎比的影响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6页 |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辐射利用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 第44-45页 |
·干物质生产特性及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分析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栽培模式对氮肥利用率及辐射利用率的影响 | 第46-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试验设计 | 第46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6页 |
·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4页 |
·氮肥利用率 | 第47-50页 |
·氮素含量和氮积累量与分配的影响 | 第50-54页 |
·讨论 | 第54-60页 |
·氮肥利用率及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54-56页 |
·氮肥利用特点与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56-57页 |
·辐射利用率与氮肥利用率的关系 | 第57-58页 |
·氮素积累量动态及分配特点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氮肥和品种对水稻产量及整精米产量的影响 | 第60-7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试验材料 | 第60页 |
·试验设计 | 第60-61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61-62页 |
·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75页 |
·各处理对产量及稻米品质 | 第62-64页 |
·产量构成因素 | 第64-68页 |
·干物质生产与获指数 | 第68页 |
·叶面积指数、光能截获量及光能利用率 | 第68-72页 |
·叶片净光合速率及氮积累量 | 第72页 |
·各处理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72-75页 |
·讨论 | 第75-79页 |
·氮肥和品种对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差异性分析 | 第75-77页 |
·气候产量潜力 | 第77页 |
·产量潜力的新定义 | 第77-79页 |
第五章 灌浆特性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79-9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9-80页 |
·试验材料 | 第79页 |
·试验设计 | 第79-80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80页 |
·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8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0-88页 |
·产量、整精米和产量构成因素 | 第80-83页 |
·干物积累与收获指数 | 第83-85页 |
·光能截获量与辐射利用率 | 第85页 |
·灌浆特性影响 | 第85-88页 |
·讨论 | 第88-91页 |
·产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88-89页 |
·灌浆特性及产量和稻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89-91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91-95页 |
·主要结论 | 第91-94页 |
·栽培模式间的产量差异 | 第91页 |
·栽培模式间氮肥利用率(NUE)差异 | 第91-92页 |
·栽培模式间辐射利用率差异 | 第92页 |
·氮肥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 | 第92页 |
·氮肥利用率与辐射利用率的关系 | 第92-93页 |
·氮肥和品种对水稻生理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特性的研究 | 第93页 |
·氮肥和品种对气候产量潜力及稻米品质的研究 | 第93页 |
·灌浆特性对水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 第93-94页 |
·创新点 | 第94-95页 |
·提出了以整精米产量作为评估水稻产量潜力的新思路 | 第94页 |
·首次从太阳辐射利用的角度阐明了双季早、晚稻的增产途径 | 第94页 |
·揭示水稻灌浆特性对于生态条件响应及其与整精米产量的关系 | 第94页 |
·明确在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实际产量和气候产量潜力的差距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6页 |
缩写符号列表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作者简历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