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格权法的立法模式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1章 人格权的本质 | 第9-19页 |
·人格的历史演变及其价值变迁 | 第9-13页 |
·古罗马社会的“人格” | 第9-12页 |
·近代民法中的人格 | 第12-13页 |
·人格权的内涵 | 第13-19页 |
·人格权的概念 | 第13-16页 |
·人格权的权利属性 | 第16-19页 |
第2章 人格权民法保护的不同立法模式 | 第19-29页 |
·域外几种主要的人格权保护模式 | 第19-24页 |
·人之本体的保护模式 | 第19-23页 |
·人格权请求权保护模式 | 第23-24页 |
·我国人格权保护模式 | 第24-29页 |
·我国人格权保护的现状 | 第24-25页 |
·我国人格权立法相关理论的剖析 | 第25-29页 |
第3章 我国人格权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29-41页 |
·三个不同人格权立法草案建议稿评述 | 第29-34页 |
·《中国民法典草案学者建议稿人格权编》 | 第29-31页 |
·《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 第31-32页 |
·《绿色民法典草案》 | 第32-34页 |
·我国人格权法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4-41页 |
·人格权法在未来民法典中应独立成编 | 第34-35页 |
·人格权权利内容的设计 | 第35-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