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表面砷毒效应的腐殖酸介导作用
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2页 |
·研究背景 | 第14-30页 |
·藻类砷毒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腐殖酸及其介导作用研究进展 | 第20-27页 |
·藻类界面作用的技术方法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30页 |
·研究思路 | 第30-32页 |
·研究目标 | 第30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0-31页 |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2-34页 |
·主要试剂 | 第32页 |
·硅藻无菌培养与计数 | 第32-34页 |
·络合作用研究 | 第34-36页 |
·络合与透析分离实验 | 第34-35页 |
·自由态砷检测 | 第35页 |
·络合条件分布常数 | 第35-36页 |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 第36页 |
·硅藻毒性实验 | 第36-38页 |
·硅藻生长抑制 | 第36-37页 |
·活性氧含量分析 | 第37-38页 |
·细胞界面砷浓度分布 | 第38页 |
·腐殖酸细胞界面作用分析 | 第38-39页 |
·硅藻细胞壁对腐殖酸的吸附 | 第38-39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39页 |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页 |
·硅藻细胞电泳迁移率分析 | 第39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硅藻表面砷毒效应的腐殖酸介导作用 | 第40-61页 |
·腐殖酸介导下三价砷对硅藻的毒效应 | 第40-46页 |
·典型硅藻对砷毒性的敏感性差异分析 | 第40-42页 |
·腐殖酸对硅藻砷毒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胞内活性氧分析 | 第44-46页 |
·腐殖酸介导下砷在硅藻细胞界面的移动性 | 第46-52页 |
·溶液中自由态离子浓度变化 | 第46-48页 |
·腐殖酸-砷络合作用分析与表征 | 第48-51页 |
·硅藻细胞界面砷离子浓度分布 | 第51-52页 |
·硅藻吸附态腐殖酸对细胞表面性质的影响 | 第52-61页 |
·吸附平衡曲线 | 第53-54页 |
·硅藻细胞表面结构观察 | 第54-56页 |
·细胞表面官能团变化 | 第56-58页 |
·细胞表面电荷分析 | 第58-61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61-64页 |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创新点 | 第62页 |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6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经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