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抗火性能研究及简化计算公式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7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4-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8页 |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双偏压正截面承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双偏压正截面承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异形柱双偏压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高温下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试验研究 | 第30-55页 |
·引言 | 第30页 |
·火灾下的试验研究 | 第30-38页 |
·试件设计 | 第30-33页 |
·材料力学性能 | 第33-34页 |
·试验方案 | 第34-35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5-38页 |
·火灾后的受压试验研究 | 第38-53页 |
·试验方案 | 第38-40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3章 高温下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数值模拟 | 第55-85页 |
·引言 | 第55页 |
·材料的热工性能及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 第55-60页 |
·高温下型钢的物理特性 | 第55-56页 |
·高温下混凝土的物理特性 | 第56-57页 |
·高温下型钢的力学性能 | 第57-58页 |
·高温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第58-60页 |
·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 第60-69页 |
·计算原理 | 第61-62页 |
·建模与计算 | 第62-63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3-67页 |
·截面损伤评估 | 第67-69页 |
·结构分析 | 第69-83页 |
·计算原理 | 第69-70页 |
·建模与计算 | 第70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0-79页 |
·N-e 曲线和 N-M 包络图 | 第79-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4章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火灾后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 第85-110页 |
·引言 | 第85-86页 |
·截面的高温特性和力学特性 | 第86页 |
·程序的编制 | 第86-93页 |
·程序的基本假定 | 第86页 |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86-87页 |
·坐标系的建立 | 第87页 |
·单元格的划分 | 第87-88页 |
·基本的计算公式 | 第88-90页 |
·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 | 第90-93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93-100页 |
·正截面承载力 | 第93-94页 |
·截面中性轴的位置 | 第94-97页 |
·N-M 包络图对比 | 第97-100页 |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 第100-104页 |
·弯矩作用方向角 | 第100-101页 |
·轴压比 | 第101-102页 |
·混凝土强度等级 | 第102-103页 |
·配钢率 | 第103-104页 |
·高温下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与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对比 | 第104-108页 |
·N-M 包络图 | 第104-106页 |
·Mx-My包络图 | 第106-108页 |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实用设计方法 | 第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5章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法 | 第110-123页 |
·前言 | 第110页 |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 | 第110-111页 |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偏心受压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 第111-119页 |
·计算“十”字形截面的十字形截面法 | 第112-114页 |
·计算“T”形截面柱的综合法 | 第114-117页 |
·计算“L”形截面 T 形截面法 | 第117-119页 |
·与其它计算结果的对比 | 第119-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7页 |
·结论 | 第123-125页 |
·展望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