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铜银矿中铜的高效利用及共生银的强化回收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0页 |
| ·资源概况及市场供需情况 | 第13-18页 |
| ·铜矿资源概况 | 第13-15页 |
| ·银矿资源概况 | 第15-17页 |
| ·铜市场供需情况 | 第17页 |
| ·银市场供需情况 | 第17-18页 |
| ·铜矿选矿技术现状 | 第18-23页 |
| ·主要硫化铜矿物及其可浮性 | 第18-19页 |
| ·主要氧化铜矿的分选特性 | 第19-20页 |
| ·氧化铜矿的特点 | 第20页 |
| ·氧化铜矿的选矿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 ·银矿的选矿技术现状 | 第23-26页 |
| ·主要银矿物及银的载体矿物 | 第23-24页 |
| ·银矿物的特点 | 第24页 |
| ·银矿的选矿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 ·铜矿共伴生银的选矿技术现状 | 第26-27页 |
| ·论文的选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 ·论文的选题 | 第27-28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试样、试验设备和药剂及研究方法 | 第30-33页 |
| ·试样 | 第30-31页 |
| ·试验设备和药剂 | 第31-32页 |
| ·试验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矿样工艺矿物学研究 | 第33-49页 |
| ·原矿物质组成 | 第33-35页 |
| ·化学多元素分析 | 第33页 |
| ·物相分析 | 第33-34页 |
| ·原矿矿物组成及含量 | 第34-35页 |
| ·主要矿物嵌布粒度 | 第35页 |
| ·单体解离度测定 | 第35-36页 |
| ·主要矿物嵌布特性 | 第36-45页 |
| ·主要氧化铜矿物 | 第36-40页 |
| ·主要硫化铜矿物 | 第40-42页 |
| ·主要银矿物 | 第42-44页 |
| ·褐铁矿 | 第44-45页 |
| ·有价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 | 第45-48页 |
| ·铜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 | 第45-47页 |
| ·银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 | 第47-48页 |
| ·工艺矿物学研究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选矿试验研究 | 第49-82页 |
| ·共生银的强化回收研究 | 第49-59页 |
| ·磨矿工艺对强化回收银的影响 | 第49-51页 |
| ·流程结构的影响 | 第51-53页 |
| ·矿浆pH值 | 第53-55页 |
| ·高效捕收剂研究 | 第55页 |
| ·2#油用量试验 | 第55-57页 |
| ·矿浆浓度试验 | 第57-58页 |
| ·银浮选闭路试验 | 第58-59页 |
| ·铜矿的高效利用研究 | 第59-77页 |
| ·氧化铜矿的浮选试验研究 | 第60-71页 |
| ·浮铜尾矿回收铜试验 | 第71-77页 |
| ·全工艺流程试验 | 第77-80页 |
| ·选矿产品质量查定 | 第80-82页 |
| ·银精矿多元素分析 | 第80页 |
| ·铜精矿1多元素分析 | 第80页 |
| ·铜精矿2多元素分析 | 第80页 |
| ·最终尾矿多元素分析 | 第80-8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附录A 相关精矿产品质量标准 | 第88-89页 |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9-90页 |
|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0-91页 |
| 附录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