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插图索引 | 第11-13页 |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18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 第2章 通信与供电方案研究 | 第18-26页 |
| ·监测系统常用通信方式 | 第18-19页 |
| ·GPRS无线通信技术 | 第19-20页 |
| ·通信方案选择 | 第20页 |
| ·ZigBee无线网络技术 | 第20-22页 |
| ·ZigBee技术的体系结构 | 第20-21页 |
| ·IEEE802.15.4标准 | 第21页 |
| ·ZigBee网络架构 | 第21-22页 |
| ·监测系统采用通信模块 | 第22页 |
| ·ZigBee模块 | 第22页 |
| ·GPRS通信模块 | 第22页 |
| ·系统供电方案选择 | 第22-23页 |
| ·供电系统太阳能电池选择 | 第23-24页 |
| ·供电系统蓄电池储能研究 | 第24-25页 |
| ·供电系统的储能需求 | 第24页 |
| ·供电系统应用的蓄电池选择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监测系统方案研究 | 第26-37页 |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26页 |
| ·总体设计方案 | 第26-28页 |
| ·硬件电路搭建方案 | 第28-30页 |
| ·监测终端搭建方案 | 第28-29页 |
| ·基站的搭建方案 | 第29-30页 |
| ·硬件实现 | 第30-32页 |
| ·监测终端电路实现 | 第30-31页 |
| ·基站硬件实现 | 第31-32页 |
| ·供电实现 | 第32-36页 |
| ·供电系统方案设计 | 第32-33页 |
| ·供电系统各组件参数分析与计算 | 第33-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ZigBee路由分析与研究 | 第37-45页 |
| ·ZigBee组网技术 | 第37页 |
| ·路由协议 | 第37-38页 |
| ·路由方式 | 第38页 |
| ·路由算法 | 第38-43页 |
| ·AODVjr能量平衡路由 | 第39页 |
| ·Cluster+Tree路由 | 第39-40页 |
| ·Cluster-Tree+AODVjr路由 | 第40-41页 |
| ·三种不同算法的仿真及分析 | 第41-43页 |
| ·Cluster-Tree+AODVjr路由拓扑仿真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系统软件实现 | 第45-57页 |
| ·模块工作模式软件实现 | 第45-46页 |
| ·基站工作模式软件实现 | 第45-46页 |
| ·监测终端工作模式软件实现 | 第46页 |
| ·基站软件实现 | 第46-50页 |
| ·软件框架 | 第46-47页 |
| ·Linux系统移植 | 第47-50页 |
| ·无线传感网络软件实现 | 第50-56页 |
| ·ZigBee协议栈的选择 | 第50页 |
| ·Z-Stack软件架构 | 第50-52页 |
| ·运行OSAL系统 | 第52-53页 |
| ·网络架构 | 第53-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6章 通信实验及性能分析 | 第57-66页 |
| ·点对点数据收发实验 | 第57-59页 |
| ·组网测试 | 第59-61页 |
| ·基站通信实验 | 第61-63页 |
| ·监测系统温度测试实验 | 第63-64页 |
| ·网络可靠性测试 | 第64-65页 |
| ·网络健壮性测试 | 第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