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沉管隧道模型试验研究 | 第13-15页 |
| ·沉降量及压缩模量研究 | 第15-16页 |
| ·回淤影响研究 | 第16页 |
| ·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沈家门港沉管隧道工程介绍 | 第19-33页 |
| ·工程背景介绍 | 第19-20页 |
| ·拼装阶段施工介绍 | 第20-30页 |
| ·船只用具介绍 | 第20-21页 |
| ·装塔,浮运,沉放介绍 | 第21-24页 |
| ·锁定,顶升,注浆介绍 | 第24-27页 |
| ·回填,置换,贯通介绍 | 第27-29页 |
| ·三个管节注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29-30页 |
| ·管节监测方案 | 第30-33页 |
| ·施工测量依据和规范 | 第30-31页 |
| ·测量技术方案 | 第31-32页 |
| ·测量仪器及人员配置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沈家门港沉管隧道沉降监测数据整理及结果分析 | 第33-46页 |
| ·监测数据整理分析 | 第33-37页 |
| ·单个管节竖向位移变化 | 第33-36页 |
| ·隧道纵向的竖向位移变化 | 第36-37页 |
| ·管节间接头变化 | 第37页 |
| ·施工影响分析 | 第37-41页 |
| ·注浆影响分析 | 第37-40页 |
| ·回填影响分析 | 第40-41页 |
| ·实测数据修正分析 | 第41-46页 |
| ·沉降数据修正介绍 | 第41-44页 |
| ·修正沉降数据分析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沉管隧道沉降案例统计分析 | 第46-57页 |
| ·沉管隧道案例收集 | 第46-48页 |
| ·案例数据统计分析 | 第48-56页 |
| ·施工期间沉降分析 | 第48-50页 |
| ·工后沉降数据分析 | 第50-51页 |
| ·总沉降数据分析 | 第51-56页 |
| ·实测与案例分析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沉管隧道基础层压缩缩尺寸模型试验 | 第57-82页 |
| ·试验设计 | 第57-59页 |
| ·模拟思路 | 第57页 |
| ·模型简化 | 第57页 |
| ·相似关系 | 第57-58页 |
| ·试验内容 | 第58-59页 |
| ·试验材料和设备 | 第59-62页 |
| ·试验材料 | 第59页 |
| ·试验模型 | 第59-60页 |
| ·试验设备 | 第60-62页 |
| ·试验流程 | 第62-64页 |
| ·数据分析 | 第64-80页 |
| ·基础层压缩特性分析 | 第64-74页 |
| ·回淤影响评估 | 第74-80页 |
| ·模型试验结果应用算例 | 第80-82页 |
| 第六章 沉管隧道沉降原因及控制措施 | 第82-86页 |
| ·隧道沉降原因总结 | 第82页 |
| ·隧道设计中沉降预防措施 | 第82-84页 |
| ·接头设计 | 第83页 |
| ·伸缩缝设计 | 第83页 |
| ·施加纵向预应力 | 第83-84页 |
| ·施工过程中沉降控制措施 | 第84-85页 |
| ·运营期间的沉降控制措施 | 第85-86页 |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6-88页 |
| ·主要成果与结论 | 第86-87页 |
|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