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 | 第8-9页 |
·课题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 第9-11页 |
·课题研究的缘由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的内容框架 | 第12-14页 |
2 屏幕显示技术——字体的数字化 | 第14-33页 |
·屏幕字体显示的三个阶段 | 第14-15页 |
·字体显示技术 | 第15-17页 |
·字体格式 | 第15-17页 |
·字体优化显示技术 | 第17-25页 |
·内嵌点阵的方式 | 第17-19页 |
·hinting(字形微调)技术 | 第19-21页 |
·Cleartype(次像素渲染)技术 | 第21-23页 |
·Retina(视网膜)显示技术 | 第23-24页 |
·电子墨水技术 | 第24-25页 |
·电子阅读器 | 第25页 |
·新显示技术下的中文字体 | 第25-33页 |
·用以改善LCD的文本显示效果的中文CleraType字体 | 第25-30页 |
·雪豹新简体字体Hiragino Sans GB(2010.1.8) | 第30-33页 |
3 英文中的屏幕字体 | 第33-40页 |
·英文屏幕字体 | 第33-36页 |
·英文中的文字识别科学 | 第36-40页 |
·legibility和readability | 第36-37页 |
·衬线与无衬线体 | 第37-38页 |
·数字时代的新要求 | 第38-40页 |
4 汉字的视知觉研究 | 第40-49页 |
·视觉刺激 | 第40-41页 |
·视错觉 | 第41-42页 |
·视觉生理与显示技术 | 第42-44页 |
·视觉滞留效应(Persistence of vision) | 第42-44页 |
·认知错视 | 第44-49页 |
·光渗错觉(optical osmose) | 第44-46页 |
·对比错觉 | 第46-47页 |
·侧抑制(Lateral inhibition) | 第47-49页 |
5 屏幕汉字字体设计 | 第49-55页 |
·处理屏幕字体的方法 | 第49-51页 |
·影响屏幕字体显示的几个因素 | 第51-52页 |
·基于载体 | 第51-52页 |
·新环境下屏幕文字的可阅读性 | 第52-55页 |
·亮度和对比度 | 第52页 |
·显示硬件与字体细节 | 第52-53页 |
·长文的可阅读性 | 第53-55页 |
6 适用于屏幕的中文字体设计方案 | 第55-64页 |
·适当放大字体中宫 | 第55-57页 |
·"计白当黑"——整体调整笔画架构 | 第57-58页 |
·改进字体的笔画粗细 | 第58-59页 |
·字型的设定 | 第59-64页 |
·字面大小 | 第59-61页 |
·结构特征 | 第61页 |
·笔画细节特征 | 第61-62页 |
·灰度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