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环境与发展论文

四川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研究意义第10-11页
2 研究背景第11-12页
3 可持续发展理论进展与探讨第12-26页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第12-13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研究第13-17页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及理论的发展第13-14页
     ·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探索第14-16页
     ·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第16页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第16-17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7-24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点第17-18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第18-19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述评第20-24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第24-26页
     ·国内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第24-25页
     ·国外可持续发展战略及评价第25-26页
4 主体功能区划研究进展述评第26-33页
   ·国外区划工作概述第26页
   ·国内区划工作概述第26-27页
   ·主体功能区划述评第27-33页
     ·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探索第28-29页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的评析第29-30页
     ·四川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有关内容第30-33页
5 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主体功能区划第33-74页
   ·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第33-34页
     ·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见前文3.1;3.2)第33页
     ·空间均衡模型第33页
     ·“区域均衡化”的综合效益最大化第33-34页
     ·地理学的空间区位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增长极理论第34页
   ·四川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概况以及主体功能区内涵第34-38页
     ·区位因素第34-35页
     ·自然条件第35页
     ·资源享赋第35-36页
     ·生态环境第36页
     ·四川可持续改革实验区的主体功能区内涵的界定与分区原则第36-38页
   ·功能区划的技术方法第38-50页
     ·主体功能区划的技术流程第38页
     ·区划指标及其含义第38-43页
     ·数据处理第43-48页
     ·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第48-50页
   ·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主体功能区划第50-74页
     ·环境敏感性评价第50-57页
     ·区域资源协调性指数第57-61页
     ·区域社会经济协调性评价第61-65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力评价第65-69页
     ·主体功能分区第69-74页
6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实证研究第74-82页
   ·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第75页
   ·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分布第75-76页
   ·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成功经验第76-79页
     ·优化发展区发展经验--以金牛区国家示范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例第76-77页
     ·重点发展区发展经验--以乐山市五通桥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例第77页
     ·限制开发区发展经验—以眉山市丹棱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广安市协兴镇省级可持续发展区为例第77-78页
     ·控制开发区发展经验—以宜宾市兴文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区为例第78-79页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模式第79-82页
7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对策第82-83页
8 研究结论第83-84页
9 创新与不足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典型污染场地有机氯农药污染特征研究
下一篇:价值工程在环境工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