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火车站站前东广场改造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实践综述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与实践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与实践 | 第14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4-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整体化的改造策略 | 第18-32页 |
·客体分析 | 第18-23页 |
·高铁发展的需求 | 第18-20页 |
·城市风貌的体现 | 第20-21页 |
·区域环境的影响 | 第21-23页 |
·意象确定 | 第23-29页 |
·从城市更新入手 | 第24-25页 |
·从地域形象着眼 | 第25-27页 |
·意象对比与取舍 | 第27-29页 |
·理念明晰 | 第29-31页 |
·立体化理念 | 第30页 |
·地景化理念 | 第30-31页 |
·人性化理念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立体化的空间布局 | 第32-46页 |
·空间布局的总体分析 | 第32-35页 |
·总体布局的要求与原则 | 第32-34页 |
·总体布局的矛盾及分析 | 第34-35页 |
·规划布局的立体生成 | 第35-42页 |
·多向度的功能构成 | 第35-39页 |
·多层次的交通组织 | 第39-42页 |
·空间序列的立体展开 | 第42-45页 |
·旅客进出站水平序列组织 | 第43-44页 |
·市民活动的竖向序列组织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地景化的建筑营造 | 第46-58页 |
·地景建筑的意象 | 第46-48页 |
·地景化建筑形态的产生背景 | 第46-47页 |
·地景化建筑设计的城市作用 | 第47-48页 |
·地景意象的生成 | 第48-54页 |
·机理有机衔接 | 第49-50页 |
·整合多元空间 | 第50-53页 |
·形成流动空间 | 第53-54页 |
·地景形态的塑造 | 第54-57页 |
·体量——重塑城市地表 | 第54-56页 |
·构件——水平向的伸展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人性化的环境塑造 | 第58-70页 |
·人性化的创新理念打造 | 第58-61页 |
·人性化创新理念的理论基础 | 第58-59页 |
·人性化创新理念的表达特征——自然与开放 | 第59-61页 |
·人性化的自然景观延续 | 第61-65页 |
·自然景观的组织序列 | 第61-62页 |
·自然景观的一体化 | 第62-63页 |
·自然景观的生态性 | 第63-65页 |
·人性化的开放场所创建 | 第65-68页 |
·连续性场所的打造 | 第65-66页 |
·体验性场所的建立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