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工作面底板岩层赋水性双巷立体电法探测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直流电法技术发展与现状 | 第15-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7-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拟解决的技术问题 | 第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2 工作面底板岩层赋水性立体电法探测技术 | 第20-32页 |
·底板岩层赋水性探测地球物理基础 | 第20页 |
·底板岩层赋水性直流电法探测技术 | 第20-24页 |
·电测深法 | 第20-21页 |
·高密度电法 | 第21-22页 |
·直流电穿透法 | 第22-23页 |
·直流电法底板探水分析 | 第23-24页 |
·体并行电法探测技术 | 第24-31页 |
·观测系统构建及布置 | 第24-25页 |
·数据采集技术 | 第25-26页 |
·数据处理及反演 | 第26-29页 |
·结果成图及资料解释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实验分析 | 第32-58页 |
·数值模拟实验 | 第32-51页 |
·电场数值模拟 | 第32-44页 |
·电场数值模拟分析 | 第44-45页 |
·正演数值模拟 | 第45-51页 |
·演数值模拟分析 | 第51页 |
·物理模型探测有效性实验 | 第51-56页 |
·实验装置及观测系统布置 | 第52页 |
·实验数据采集及处理 | 第52-54页 |
·异常体探测模拟 | 第54-56页 |
·物理模型实验分析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4 矿井工作面底板岩层赋水性探测实例与分析 | 第58-88页 |
·淮北朱庄矿Ⅲ631工作面概况 | 第58页 |
·Ⅲ631工作面底板水害注浆前探测 | 第58-69页 |
·音频电透视法 | 第58-63页 |
·高密度电法 | 第63-65页 |
·双巷立体电法技术 | 第65-69页 |
·Ⅲ631工作面底板水害注浆后检测 | 第69-77页 |
·注浆后里段检测 | 第70页 |
·注浆后外段检测 | 第70-71页 |
·双巷立体并行电法探测分析 | 第71-77页 |
·Ⅲ631工作面底板水害探测结果验证对比分析 | 第77-87页 |
·钻孔出水统计情况 | 第77-82页 |
·探测结果验证对比分析 | 第82-87页 |
·探测实例小结 | 第87-88页 |
5 定量化评价分析与初探 | 第88-100页 |
·皖北矿区工作面底板水害探测分析 | 第88-97页 |
·五沟矿底板水害探测 | 第88-93页 |
·恒源煤矿底板水害探测 | 第93-97页 |
·工作面底板赋水性定量化评价 | 第97-100页 |
·电性参数与含水量之间的相关性 | 第97-98页 |
·定量化评价初探 | 第98-99页 |
·底板探水定量评价分析 | 第99-10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研究结论 | 第100页 |
·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6页 |